新華社沈陽1月21日電? 題:從舊機車到新景觀——一位蒸汽機車司機的26年記憶
新華社記者于也童,、王瑩
“嗚嗚——”,,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臺蒸汽機車緩緩駛來,只見它大喘了一口氣,,瞬時噴涌出大片煙霧,。待煙霧散盡,,蒸汽機車已穩(wěn)穩(wěn)停在鐵軌上,。在此間于遼寧省調兵山市舉行的第十二屆蒸汽機車旅游推廣季上,蒸汽機車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圍觀拍照,。
與這些攝影愛好者一樣興奮的,還有年近50歲的蒸汽機車司機閻石,,看到這臺大家伙又載上了乘客,,閻石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那時他天天駕駛蒸汽機車把職工送到煤礦里,、接回家中,。
蒸汽機車曾是遼北煤城調兵山市進行煤炭運輸的主力軍。開了26年蒸汽機車,,閻石對這種“頭上冒氣”的大家伙有著深厚感情。自1993年開始,,他就與蒸汽機車為伍,,從火車司爐干起,經歷副司機,、司機,,一直到司機長?!罢羝麢C車曾退出歷史舞臺,,但開發(fā)旅游業(yè)后,它們又‘活’了,?!遍愂f。
2002年,,公司決定用內燃機車取代蒸汽機車,。“聽說這個消息,我苦悶了很久,?!遍愂f。不過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愈加看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鐵法能源公司開始探路工業(yè)遺產的合理利用,。當得知這些大家伙還能“返聘”到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從工業(yè)遺產轉型為旅游景觀,閻石興奮得一夜未眠,。
現在,,閻石和他的兩位同事不但每天為21臺蒸汽機車進行注油和保養(yǎng),同時繼續(xù)駕駛它們上線運行,,滿足旅游觀光和影視拍攝的需要,。
“這臺JS5029,1957年由大連機車廠生產,;這臺YJ269是從河北宣化鋼廠引進……”談起博物館里的蒸汽機車,,閻石如數家珍,“工業(yè)遺產不是冰冷的鋼鐵,,它承載著幾代人的奉獻和理想,。”
依托于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以蒸汽機車為主題的旅游節(jié)已舉辦十二屆,,人們來這里體驗乘坐和駕駛蒸汽機車,劇組前來拍攝電影,。這里留存的時代印記,,慰藉了許多人的懷舊情結,也培育了工業(yè)旅游轉型新動力,。
新華社沈陽1月17日電(記者王瑩,、于也童)“吞云吐霧”的蒸汽機車,,需要兩人上下往復才能運行的手動軌道平板車,還有銹跡斑駁的機車號牌……這些極具時代特征的展品陳列于遼寧省調兵山市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
> 央視網消息 “穩(wěn)當不,?前面開車的是我外孫子。我也是火車司機,,我那會兒開蒸汽機車……”生性沉穩(wěn)的父親坐在外孫子開的高鐵上,,忽然“高調”起來,主動和其他旅客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