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2月16日電?題:咸咸的味 咸咸的淚——新華社記者冬日夜宿千里巖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千里巖,,黃海中部一座無居民,、無淡水孤島,這里曾有一道特色“小吃”——“玻璃湯”,,即開水撒鹽,,是島上斷糧絕境的充饑食品,。咸咸的鹽水混著悄悄流進嘴角的淚水,藏在千里巖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老一輩監(jiān)測員饑餓回憶的最深處,。
“玻璃湯”派上用場的次數(shù)并不多,,但從千里巖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1960年建站至今,斷糧斷菜卻是幾代監(jiān)測員的日常,。春節(jié)前夕,,新華社記者夜宿千里巖,聽監(jiān)測員講述戍守孤島的故事,。
“玻璃湯”是最深處的饑餓回憶
記者近日與千里巖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副站長車豪杰,、監(jiān)測員薛海波,搭乘“向陽紅07”船趕赴千里巖,。他們倆將輪換在島上值守了50天的站長姜文凱和監(jiān)測員郭棟,,第一次上島值班的小伙兒蔣濤主動要求再值守一個月。
船舶航行5小時后,,距青島約55海里的千里巖映入眼簾,。薄霧籠罩中的它,猶如一座巨型駝峰矗立在海上,,南北兩座山上光禿禿的看不到一棵樹,。姜文凱、郭棟和蔣濤在碼頭等候,,臉上洋溢著喜悅,。
千里巖沒有標準碼頭,只有一小塊相對平整的平臺,,補給船不能正常側(cè)位靠泊,,只能將船頭或船尾小心翼翼地靠過去,。船與碼頭相連的“舷梯”就是一塊木板,,隨船舶忽高忽低,木板下涌浪飛濺,。記者見此不禁有些腿軟,,狼狽地爬了過去,,心有余悸。
姜文凱則一直站在這塊劇烈晃動的木板上,,將米面,、蔬菜、肉,、文件柜,、滅火器等上百件補給物品一一從船上往島上遞,無視腳下的一切,。
“你們害怕這塊木板,,我們卻特別期待?!苯膭P說,,“有了它才能有補給,我們才能回家,!有時船好不容易來了,,但風浪太大靠不上又走了,那才叫無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