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淵博的讀者可能早已聽說,,古代“巴國”和“荊巫”的分界就在白鹽山的棱線上,,長居夔州的杜甫最了解這一點(diǎn),,他的詩中一再交替使用楚蜀之名,特別是《夔州歌十絕句》的“蜀江楚峽混殊名”,,和《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的“秋耕蜀地濕,,山雨近甚勻?!G巫非苦寒,,采擷接青春”,所寫的都是同一段江面、同一片菜圃,,卻忽而稱巴稱蜀,,忽而命楚命巫,便因?yàn)榇说刈怨啪褪前秃统慕唤?。認(rèn)識了這一點(diǎn),,就可以了解李白為什么寫“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他知道,,巫山最高峰就位于巴國的最東盡頭。
卻顧失丹壑
李白是發(fā)現(xiàn)巫山絕頂之美的第一人,,這首詩的主要十句都是寫絕頂上的事,,并非偶然: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望云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日邊攀垂蘿,,說攀登處已經(jīng)高近日邊;霞外倚穹石,,指山頂?shù)慕Y(jié)構(gòu)是懸崖大石,;飛步凌絕頂,是快步登上絕頂,;極目無纖煙,,空氣澄徹,光影明凈,。接著,,卻顧失丹壑,“失”字有小視之意,,“丹壑”指瞿塘峽,,借用登泰山小天下的概念,指出自絕頂下視瞿塘,,丹壑為之而小,。“仰觀臨青天”三句,表示所在極高,,天若可觸,,星河可到。這些描寫都極真實(shí),,我曾經(jīng)親自登上此間的高崖,,在臨崖的危石尖端,測得位址為31,?1'44.44"北,,109?37'12.38"東,,海拔1359米,,宋人稱此地為燕子坡。李白在詩里寫的俯身看峽,,仰首看天,,乃至于望云而懷想蒼梧,順?biāo)驽?,在這里都可以一一模擬其身影,。
絕頂石崖絕奇絕美,但可以周游之處不大,,往返途遠(yuǎn),,李白要下山了。
周游孤光晚,,歷覽幽意多,。積雪照空谷,悲風(fēng)鳴森柯,。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新華社成都4月19日電? 題:林老漢“釘山”記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黃毅 像一枚釘子一樣,釘在山上種樹22年的林春永老漢,,俯瞰朵朵盛開的刺梨花,,目光愛憐,黝黑的臉龐上積攢多年的愁容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