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工作59年的白沙沱大橋(央廣網(wǎng)發(fā) 重慶工務段供圖)
央廣網(wǎng)重慶4月24日消息(記者陳鵬)4月23日17點42分,,隨著5630次旅客列車緩緩駛過暮色蒼蒼的白沙沱長江大橋,標志著大橋為最后一趟旅客列車保駕渡江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這座服役59年之久的川黔鐵路第一橋——白沙沱長江大橋,,正式完成“服役”,光榮“退伍”,。
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位于重慶大渡口區(qū)白沙沱和江津區(qū)珞璜鎮(zhèn)之間,,由原鐵道部大橋工程局修建,于1959年11月10日竣工,,正式運營時間為1965年10月1日,。它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后的第二座長江大橋,也是重慶市首座長江大橋,。
“當時大橋的設計工作中,,蘇聯(lián)專家給予了我們支持,后來蘇聯(lián)專家們陸續(xù)回國,,可橋不能不修啊,。毛主席鼓勵我們要‘自力更生’,秉承著老人家的意志,,遇到問題我們反復嘗試,、思考、總結(jié),,不怕挫折和困難,,只是一心要修通這座橋,大橋的修建過程可以說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是靠著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出來的,。”大橋修建參與者,,今年已年過80的孫貽蓀老先生這樣回憶到,。
白沙沱長江大橋修建前,,由于長江天塹的阻隔,從川渝運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資,,到了銅罐驛火車站后,,還得由人工搬運到冬筍壩長江北岸,裝上輪渡橫過長江,,至南岸貓兒沱港務局碼頭后,,再用人力或絞車拖上岸,通過幾番轉(zhuǎn)運,,方能裝載到川黔鐵路趕水段的火車上,。而從南面各省運到川渝的大量物資,也得在貓兒沱港口下貨,,用船渡過長江,,再通過冬筍壩碼頭,轉(zhuǎn)裝到??吭阢~罐驛火車站的一輛輛貨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