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0日電(記者郝玉,、丁磊)入夜,拉著行李箱,,推開屋門,竇立萍小心翼翼地拉下屋內燈繩,,一間清爽的8人間即刻呈現(xiàn)在眼前,。
這里是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福海縣齊干吉迭鄉(xiāng)薩爾布拉克村,,當星星點點的燈火在村里亮起時,,55歲的哈薩克族牧民迪爾達什·木提的農家客棧里傳出了上海話、四川話,、河南話,,還有粵語。今晚,,村里迎來入夏后的第一批游客,。
記者抵達客棧時,迪爾達什·木提正熱情地幫剛剛入住的深圳游客竇立萍打理床鋪,,“都是大通鋪,,不過你放心,被褥都是昨天剛換的,。今晚做拌面,,你收拾好了就出來跟大家一起吃?!?/p>
在新疆北部地區(qū),,一些哈薩克族牧民仍保留著四季轉場的傳統(tǒng)。薩爾布拉克村是福??h牧民每年夏季牧場的必經之地,。村民們從沒想過,見證了祖祖輩輩轉場放牧的村莊,,如今竟成了城里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地點,。連續(xù)幾年來,,每逢夏、秋兩季轉場,,自駕游,、攝影愛好者幾乎爆滿,村里也悄然興起十幾家牧民開的客棧,,為來往游客提供食宿便利,。
晚上10點,雖已過晚飯時間,,迪爾達什·木提還是堅持給晚到的客人露兩下“絕活”,。不一會兒,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過油肉拌面就端上了桌,。面不夠,?免費加,管飽,。
經歷了旅途的疲憊,,這些操著不同地方口音的游客們并不介意餐具的簡陋,油晃晃的面條很快被一掃而光,,再剝開一瓣大蒜送入嘴中,,頃刻間滿頭大汗。這吃法看似有些粗放,,但食客們吃完常常會大呼“過癮”,!
口腹獲得極大滿足的同時,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也打開了話匣子,。
“我是第二年來看轉場,,給大家個建議,我們明天早上五點就出發(fā),,等太陽剛升起時畫面最美,。”竇立萍說,。
得知有“過來人”,,幾位四川、上海游客立馬湊過來討經驗:早上進山冷不冷,,哪里才是最佳拍攝地點,,羊群一般幾點經過……竇立萍也不吝嗇,知無不言,,三兩下子,,大家就熟絡起來了。
有人要了啤酒,,推杯換盞間,,不知不覺已是彎月高掛,,夜色籠罩著靜謐的薩爾布拉克村。屋外,,草原,、氈房更顯靜謐之美;屋內,,游客們定好鬧鈴逐漸散去,,客棧又恢復了安靜。
迪爾達什·木提這才有時間坐下歇歇腳,,他說:“以前轉場我忙著搬家,,現(xiàn)在轉場我忙著賺錢?!?/p>
兒時跟隨父母翻山越嶺的記憶又在迪爾達什·木提眼前浮現(xiàn),。誰能想到,10年間,,他們一家從高山牧場搬進了富民安居房,,生活方式變了,生活軌跡也變了,。
近幾十年來,新疆牧民漸漸融入現(xiàn)代生活,,賺錢不再只圍著牛,、羊和駱駝轉。一些牧民依靠“地利”優(yōu)勢吃上旅游飯,;一些牧民選擇由他人“代牧”,,自己和家人騰出更多時間在城里打工、享受生活,;還有牧民把地承包給別人,,自己再打一份工同時擁有兩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