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如一日,,曹貴施醫(yī)贈藥,風雨無阻,。
一米高的病歷本
翻開曹貴的記錄本,,2019年的病歷記錄三百多頁:幾月幾日,為誰看病,,心跳血壓參數(shù)是多少,,有什么問題,一目了然。本子是用線裝訂成的,,而紙是從居委會要來的,、打印剩下的“廢紙”。
49歲的汪玉珍專程從駕車一小時距離的大洋鎮(zhèn)趕來,,為了當面找曹貴咨詢病情,;79歲的老居委會主任吳愛萍貧血多年,,被曹貴的方子治好?!安茚t(yī)師人好,、勤懇又認真”,吳愛萍評價道,。每個人的情況,,曹貴都用圓珠筆細心地寫在本上。
20年,,一年一沓,,病歷疊起來有一米高。多年從醫(yī)經(jīng)驗,,在曹貴的性格中烙下了“嚴謹”,,每個人的病歷檔案都能循日期找到。這一習慣,,也使他無形之間成為居民們的健康信息“活檔案”,。
周二和周五的下午,少則三四十人,,多則五六十人,,熟悉的、不熟悉的人聚在小診室,,量量血壓,、找曹貴聊聊天,對羅桐社區(qū)附近的居民而言,,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一條圍巾
早些年,曹貴騎自行車往返于家和義診室之間,,大伙兒不放心,,勸他坐公交。彼時,,70多歲的曹貴并不服老,,花了幾個月時間才把“通勤”工具從自行車換成了公交車。但他拒絕享受“七十歲以上者免付公交費”的福利,每次乘車都堅持付錢,。
除了義診之外,,曹貴閑暇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自2004年以來,,累計捐款2萬余元,。2014年,他與郊區(qū)李家鎮(zhèn)李家中學的三名貧困留守兒童結(jié)對,,為他們提供六年學習和生活費用,,并與他們聊天解惑。每年暑假,,曹貴還會給留守學生講衛(wèi)生防疫,、防治胃腸道疾病的知識,也講戰(zhàn)斗故事,,是大家的“知心爺爺”和“健康顧問”,。
曹貴散播的愛心,在社區(qū)里傳遞著,,也滋養(yǎng)著他,。他脖子上圍著的一條米褐色圍巾,,是社區(qū)徐書記擔心曹貴天冷受涼,,特地送給他的。
羅桐社區(qū)望江小區(qū)居住的543戶居民,,大部分是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者,,如今社區(qū)面臨老齡化問題,。或許是曹貴的存在提升了居民整體的健康意識,,羅桐社區(qū)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社區(qū)”,,九旬以上的住戶占新安江街道高齡老人的三分之一。
91歲的曹老如今身體康健,?!拔颐刻於夹那槭鏁常吹街魏昧瞬∪颂貏e高興”,。曹貴的嘴角掩蓋不住笑意,,“除非我今后不能走了,否則我是不會停止義診的,?!?/p>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一年開通超5000公里 看中國高鐵2019“成績單” 新華社記者樊曦,、齊中熙 2019年漸近尾聲,各行各業(yè)都在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