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1日電(徐凱鑫 唐鐵富 楊思琪)午后的陽光灑在漫山遍野的皚皚白雪上,北紅村村部里熱鬧非凡,。
“7000多塊錢,,咋這么多!”75歲的貧困戶李進山拿著建檔立卡戶工資表,,格外激動,。
北紅村位于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zhèn),是我國最北村莊,。每年,,這里都吸引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開啟“找北之旅”,家庭旅館,、超市等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如何保持干凈整潔的村居環(huán)境,成為當?shù)匕l(fā)展面臨的一道必答題,。
“暑期,、寒假適逢農(nóng)閑,,我們就號召村民出工,。”駐村工作隊隊員陳賡說,,工作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打掃街道衛(wèi)生、收拾垃圾,、拔草割草等,。響應村里號召,李進山只要有空就出工,。每天上午8點到11點,,他們準時上崗。很快,,村里環(huán)境變好了,,貧困戶也找到了致富門路,。
“我歲數(shù)大了,耳朵不好使,,老伴兒也患有腦梗,,都干不了重體力活,但是掃地,、收拾衛(wèi)生都不在話下,。”李進山說,,以前想打工但村里沒產(chǎn)業(yè),,現(xiàn)在吃上“旅游飯”,出工一次掙105元,,靠自己的雙手賺錢“不寒磣”,。
“大家排隊站好,挨個來簽字,、按手印,。”領工資現(xiàn)場,,北紅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廣新張羅著,。話音未落,村民們一邊排好隊,,一邊探著頭想看自己的工資數(shù),。
周廣新說,全村貧困戶有49戶,,今年村集體從收入中拿出20萬元,,按照出工天數(shù)給貧困戶分紅,最多的達到11000多元,?!胺鲐氁c扶志相結(jié)合,等,、靠,、要不是長久之計,鼓勵群眾自己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脫貧致富?!?/p>
如今,,村居環(huán)境變好了,百姓生活更甜了,。全村146戶村民中,,已有70多戶村民將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館,。今年,村里又增設了俄式簡餐,、酒吧,、洗衣房等項目?!叭巳擞惺赂?、戶戶有產(chǎn)業(yè)、家家有錢賺”,,北紅村找到了一條脫貧新路,。
在祖國大陸最東端,“東極”撫遠,,旅游產(chǎn)業(yè)同樣火爆,。
以往,當?shù)卮迕窨坎遏~,、賣魚為生,。作為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鎮(zhèn)抓吉赫哲族村第一書記,劉桂玲倡導村民“洗腳上岸”,,從“粗經(jīng)營”轉(zhuǎn)為依托漁業(yè)發(fā)展觀光旅游式“細經(jīng)營”,。
村民王世龍的母親于美霞多年患有精神疾病。王世龍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家照顧母親,。駐村四年多以來,,劉桂玲經(jīng)常入戶走訪?!皠⒁桃坏每站蛠砼阄覌屃奶?,我媽病情有了明顯好轉(zhuǎn),我也可以安心去打工,?!?/p>
在劉桂玲的幫助下,王世龍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幫漁民直播冬捕,,一天能掙300元,,一個月收入近萬元,,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如今,村里已有三分之二的村民開設漁家樂餐廳和民宿,,依托漁業(yè)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劉桂玲說,村民還組建了赫哲族群眾文藝表演隊,、魚皮技藝專業(yè)合作社,,他們表演的“伊瑪堪”歌舞走進了國家級殿堂,,制作的魚皮畫、魚骨制品也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各國友人,。赫哲族村群眾年人均收入也由過去的幾千元增長至上萬元,。
“我就是想讓老百姓有錢賺,每天都樂樂呵呵的,。鄉(xiāng)親們的日子一天天變好,,是我最大的心愿?!眲⒐鹆嵴f,。(參與采寫:齊泓鑫、姜賀軒,、謝劍飛,、孫曉宇)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記者李松)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tài)系統(tǒng),,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qū)全面禁止生產(chǎn)性捕撈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王秉陽)近日較強冷空氣來襲,天寒地凍,。許多人偏愛吃火鍋,、紅薯等抵御嚴寒。專家提示,,長期的過熱飲食習慣可能造成口腔和消化道損傷,,提升罹患口腔癌、食管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