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與負責ICU的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團隊會診,,3月2日,,張心浩與同事龍小博為劉女士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
氣管切開手術在平時并不困難,但疫情中,,每次手術都是生死考驗,。患者氣管被切開的一瞬間,,會有大量分泌物氣溶膠噴出,,有極高傳染性的病毒氣溶膠甚至會濺到醫(yī)生的面罩上。
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套好沉甸甸的正壓頭罩,張心浩和龍小博來到劉女士的床邊,,這些笨重的裝備是安全的保障,,但也是增加操作難度的障礙。他們需要克服三層手套對觸覺的削減,,頭套內(nèi)升騰的水蒸氣對視野的阻礙,。
局麻、切開皮膚,、暴露氣管前壁,、氣管切開,氣管套管順利置入氣管,,氣道分泌物沒有外濺……兩人配合嫻熟默契,,整個操作迅速精準、干脆利落??粗鴦⑴垦躏柡投扰噬?0%以上,,生命體征平穩(wěn),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術后第4天,,醫(yī)生們查房時欣喜發(fā)現(xiàn)劉女士在聽到聲音后睜開了眼睛。目前,,劉女士已經(jīng)脫離呼吸機的支持,,轉(zhuǎn)到普通病房。
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中,,有許多是合并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腦梗的患者處于不清醒的狀態(tài)下,無法自己排痰,,使用呼吸機時間長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會導致呼吸衰竭。同時,,長期的經(jīng)口腔氣管插管,,患者很痛苦。
“就像天平的兩端,,如何使病人獲得最好救治同時將風險降到最低,,都是醫(yī)生們需要權衡的。對于氣管插管超過兩周或者腦梗的患者,,一般需要盡早實施氣管切開手術,。但做手術就會有創(chuàng)口,什么時間手術最合適,,危重癥患者能否耐受,。”陸翔說,。
劉女士做氣管切開手術的當天,,ICU里另外兩位危險重癥患者也接受了氣管切開手術。一位是70歲的老爺爺,,另一位是65歲的女性患者,,除了感染新冠肺炎外,他們都合并有腦梗,,手術后患者下呼吸道排痰困難問題明顯改善。
氣管切開放在平時是一項并不復雜的手術,,但繁重的三級防護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為提高氣管切開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在小分隊的微信群里,,每天隊員們都將遇到的問題和體會進行討論,。從止血方法、傷口縫合,,患者咳嗽次數(shù),,到患者適應癥、手術方式都認真總結經(jīng)驗,。
“上周三,,我們隊員給一位69歲的老爺爺做了氣管切開手術,希望這是最后一例需要手術的患者,,大家都要好起來,!”張心浩說。
1月23日下午,,一張截圖在朋友圈傳播開來,,這是上海瑞金醫(yī)院呼吸科醫(yī)生的群,科主任時國朝發(fā)了一句,,請大家取消外出旅行計劃,,下面一排回答:已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