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包衣”這項吧,,我本來是黃金色的,,但在機器里瞬間會被包裹上火紅的外套,,這是給我穿上了防蟲防病的“鐵布衫”,,有了這套護身符,,種到地里我就可以實現(xiàn)穩(wěn)產,。最神奇的是,,這么多程序都是在流水化作業(yè)的機器里自動完成,不需要旁人輔助,,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可是獨立自主的“好青年”,。
領完“身份證”,我們就被裝進大袋,,集中安置后等待銷往全國各地,,走進田間地頭。這段日子我們靠閑聊打發(fā)時間,。有個伙伴說:“2019年公司有18000噸玉米種子銷往疆內外,。”聽到這個消息,,數(shù)學不算好的我并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但聽其他伙伴講,在制種行業(yè)這可是個不錯的數(shù)字,。
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有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這批種子趕上了好時候,,種子烘干時主人采用了天然氣,由于溫控好,,我們玉米種子家族幾乎再沒發(fā)生燙傷事件,。聽到這兒,我忍不住問了句“那以前是怎么烘干的”,。
種子烘干是制種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八九年前吧,我們還是自然晾曬,,要把我們曬透需要很長時間,,后來改用煤為燃料進行烘干。大家知道燒煤不環(huán)保,,2015年主人開始以玉米芯為燃料,,但保持恒溫十分難,一些小伙伴因此受到傷害,。去年,,主人采用天然氣烘干技術后,不僅環(huán)保,,還解決了控溫難題,,有利于提高種子質量。
正當大家熱火朝天討論的時候,,庫房門開了,。原來,有人預訂了我們,,“要搬新家啦,!”大家隨即一陣歡呼。奔向田野是我們的人生方向,,走向泥土是我們的終極夢想,,我相信,有新主人田間地頭悉心呵護,,我們定會茁壯成長,。
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11日電 通訊:為中尼友好播下種子 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周盛平 “這是1957年訪問我們學校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他旁邊是當時任學校管委會成員的我父親,,我作為學生站在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