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懷壽一樣的是,,9月下旬起,周祝林也開始為地里成熟的龍香芋忙活起來,,一天下來,,他和老伴兒兩個人能收兩三百斤的芋頭。這不是個簡單的體力活兒,,周祝林說,,鐵鍬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要開始掌握分寸,。芋頭埋在土里,,挖芋頭的時候,一個鐵鍬下去,,要能輕松撬動芋頭,,又不傷及芋頭本身,“要是挖得不好把龍香芋挖破了,,那就不好賣了,。”
事實上,,垛田上的農(nóng)活沒有一個不講究技巧,??v然垛田四面環(huán)水,但農(nóng)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仍然需要農(nóng)戶幫忙補給,。大塊的垛子可以依賴水泵,幾分地的小垛子,,靠的就是人工,。農(nóng)戶們站在垛田邊,將水瓢綁在三四米長的竹竿上,,雙手起落間,,適量的水被水瓢高高揚起,,也就均勻地灑落在了作物上。周祝林說,,在當?shù)?,這就叫做“戽水”,,用于戽水的農(nóng)具,,也被稱為“戽水瓢”。
以龍香芋來說,,每天上下午共需澆兩次水。周祝林戽水時,,依靠腰部的核心力量帶動雙手一抬一放,,動作連貫,,一氣呵成,讓力氣活兒也看起來輕巧得很,,“但實際上戽水是需要全身協(xié)調(diào)的,,別看只有手在動,,但身上的部位其實都有自己的分工,,兩條腿上使的勁不比胳膊上使勁少,。”
除了勤勞再無別的選擇
與糧食作物不同的是,,垛田上的芋頭,、蔬菜很難做到集中收獲。新鮮程度決定著收成的質(zhì)量,也關乎農(nóng)戶的收益,。也因此,,對于農(nóng)戶們來說,,每一次收獲,都要在下田采收與奔波售賣之間循環(huán)往復,。
頭一天采收好二三百斤龍香芋,,第二天,楊懷壽五點鐘就要起床出發(fā),。雖然年過古稀,他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帶著頭一天收獲的芋頭,,騎上電瓶車,就奔赴到了七八公里外的市場上,。楊懷壽到得早,,這里的芋頭多靠零售,銷售的高峰時段多集中在上午,,來買芋頭的很多都是老主顧,,都認準了他?!暗扔箢^賣完,大概中午之后就回來了,第二天再去收新一撥的芋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