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妍 ○編輯 長弓
今年前8月,,離職另謀出路的基金經理已達123人。由此帶來的產品“一拖多”現(xiàn)象也愈演愈烈,,最多被同一基金經理操盤的產品高達54只(A/B/C分開計算),,甚至許多初為基金經理的“新人”也被推上崗位,擔綱起多只產品的運作,。
公募人才大量流失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已有123位基金經理離職,,相當于每兩天流失1人,,比2016年同期有所增加,平均每家公司基金經理變動率達31%,。
基金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12家,管理資產合計10.6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家公司及2.4萬億元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行業(yè)規(guī)模繼續(xù)擴張。同時,,據WIND數據統(tǒng)計,,隨著市場活力提升,前8月共有630只基金產品發(fā)行,,同比增長14只,,這意味著業(yè)內應當配備的基金經理人數在增加,然而人才“供給”乏力問題卻仍然難解,。
公募業(yè)被譽為投資行業(yè)的“黃埔軍?!保囵B(yǎng)的人才不在少數,,但需要投研力量的卻并非只有公募基金,。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隨著公募牌照的放開,,近年來,,包括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在內,私募公司,、保險及銀行資管等方面都在爭搶公募人才,,造成高級人才常年“緊缺”。
北方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投資部負責人表示,,公司基金經理人數少,,主要是因為市場上挖不到合適的人選。一般來說,,普通崗位上不會缺人,,但公司對高級投研人才卻常年“饑渴”。
“一拖多”現(xiàn)象嚴重
在人才緊缺的當口,,一些基金產品的操盤只能由現(xiàn)有投研人同時兼顧,。數據顯示,目前基金經理操盤產品數最多達到54只,,另有多位經理管理產品數超過20只,。“一拖多”現(xiàn)象再度回到臺前,。
值得注意的是,,有307位“身兼數基”的基金經理從事該崗年數低于1年,甚至出現(xiàn)“一拖36”的高強度運作,。不過,,從種類上看,,較多“被拖”產品是指數型基金及固收類產品。
數據顯示,,過半上述產品是由新基金經理與資歷較深的前輩共同操盤,,少則配以1人多則3人,為新基金經理的成長提供了條件,。從業(yè)績上來看,,上述基金經理任職回報超過20%的產品有33只,近九成獲得正收益,。
不過,,由“新人”獨立運作的產品仍然引發(fā)投資人的憂慮。業(yè)內人士表示,,高級人才的培育需要投入時間,,當培育的速度比不過流失,往往引起新老人才的青黃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