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忠言)博士
自8月29日復牌后,,珠海某機構買進了983萬股。我當時就提示:“格力有可能舉牌海立”,。
上周我根據海立12個交易日大漲25%,、20個交易日換手90%,,便認為“這顯然是市場預期可能會跟舉牌有關”,“若真想奪取海立控股權,,一二級市場結合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即二級市場舉牌,再謀求海立大股東協議轉讓10%股權”。
果然,,我的預測被市場驗證,。從8月29日的跌停板11.64元開始,到9月19日15.45元最高價,,格力連續(xù)16天不計成本地大量買進海立股票,,本周三海立果然公告舉牌5%。
那么,,格力舉牌海立的動機是什么,?它對海立的未來的發(fā)展有何幫助?對上海國資改革會產生什么影響,?格力的舉牌公告和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如何解讀,?
一、對格力舉牌海立公告和答復問詢函的解讀
按照格力周三晚的舉牌公告:“此次增持海立的原因是基于對海立股份未來發(fā)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同”,。且在“未來12個月內,,格力電器不排除進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p>
根據海立股份周三晚間發(fā)布的《權益變動報告書》,,格力電器本次權益變動“旨在擴充其產業(yè)鏈結構和整合產業(yè)優(yōu)質資源,借助上海國際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創(chuàng)新優(yōu)勢,,由此打造產業(yè)鏈更加齊全的國際化企業(yè)”。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透露:“此前海立股份大股東謀求股權轉讓,,格力電器也是協議方之一,,鑒于后來轉讓終止,只有從二級市場買,?!?/p>
但是,周五格力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稱:“由于海立股份股價,、控股股東股權轉讓計劃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截至目前格力電器沒有獲取海立股份控股權的計劃”,“由于海立股份股價,、控股股東轉讓計劃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截止目前無明確的增持計劃”。并承諾:“未來12個月以內不減持已持有的海立股份股票,;未來12個月內,,如海立股份控股股東又有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格力電器承諾參與新的股權轉讓計劃”,。
我對格力答復問詢函的解讀是:
(1)格力僅舉牌5%,,必須連舉牌4次才能謀求控股權,所以只能說,“目前沒有獲取控股權的計劃”,。但沒有說后市不再舉牌,。更沒有說,在海立控股股東有了轉讓計劃后,,格里也不謀求控股權,。這是格力在目前不得已情況下的表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