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果后市海立的控股股東將部分股權協(xié)議轉讓給格力,,不僅可以確保以20元以上的高價轉讓,,實現(xiàn)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且海立現(xiàn)國有股東仍將保持第二大股東地位,,成功地實現(xiàn)混改,較之先前全部轉讓國有股權的方案,,無疑要優(yōu)越的多,。
四、格力舉牌海立,,對上海國資改革有倒逼作用
8月中旬,,原本海立推出了公開轉讓國有第一大股東的方案,跨出了混改的重要一步,。但因控股股東中的個別掌門人搞假拍賣真內定,,試圖用10天時間搞突然襲擊,將國有股權以較低的價格轉讓給內定企業(yè),,違背了三公原則和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國有控股權轉讓的規(guī)定,,作出了終止轉讓的匆忙決定,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非議,,迫使上海市領導免去了海立控股股東掌門人的職務,。
而格力在二級市場突然舉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向沉悶已久的上海國改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可以預見,下一步上海推出的國資改革動作,,不可能再是注入資產,、購買資產之類的小打小鬧,而是大力度的轉型升級為國際國內領先的新興產業(yè),。
五,、海立復牌后將會如何表現(xiàn)?
先看海立幾個階段的成交區(qū)間和籌碼分布:7月28日—8月21日,,股權轉讓的6天,,共成交1.32億股,均價12.46元,;8月29日—9月8日,,終止轉讓后復牌的前9天,成交2.1億股,,均價12.55元,;9月11日—9月20日,共成交1.34億股,,均價14.20元,。
再看流通A股的分布:根據中報顯示,海立流通A股4.6億股,扣除前10大流通股東的2.35億股,,在外的流通的A股只有2.25億股,,如果十大股東中的3個個人大戶全部拋售共1422萬股,再減去格力鎖定4300萬股,,外面最多可拋的籌碼只剩1.8億股,,是一只小盤、26億元的小市值股,。
因此,,海立復牌后的表現(xiàn),取決于持有海立和未持有海立的投資者對上述格力看好海立的七大理由是否認同,,取決于上海國資委對海立控股權轉讓的態(tài)度,,以及投資者對海立大股東后續(xù)股權轉讓的可能性如何預期,取決于格力在何時,、什么價位上又開始增持股份,。
可以說,海立將進入了投資者與格力和海立大股東之間角逐的階段,,進入了各類投資者之間的博弈,,以及短線投資者與中長線投資者之間的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