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組織的精準扶貧駐村調(diào)研活動四月底啟動以來,,一百多名中央主要媒體記者到一百多個貧困村蹲點采訪。這一個月,,他們與當?shù)厝罕娡酝⊥瑒趧?,用心用情報道扶貧工作,感受鄉(xiāng)村變化。
身在貧困村,,爬山涉水穿山越嶺少不了。在重慶奉節(jié)陽壩村蹲點的記者石云松這幾個星期都跟著工作隊翻山頭找泉水,。吃水是附近幾個村子的難題,,脫貧先要解決吃水問題。村民賀知如新蓋了一棟新房,,靠露天水池蓄水,,水都變綠了,,爬滿了小蟲,搬新家只能一拖再拖,。工作隊跑遍了周邊的數(shù)十座大山,,找到泉水修建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很快,,清澈的泉水將引到賀知如等村民的家中,。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石云松說:“我們真心實意地表揚了他們幾句,沒想到他說了一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他們說,,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是在還以前的債,,我們以前欠當?shù)乩习傩盏膫?。?br/>
和扶貧工作隊一起,,記者們見證了他們的辛勤工作,,更感受他們內(nèi)心的堅持。寧夏隆德縣的李榮林每天十幾公里走村入戶,,鎮(zhèn)里6個行政村脫貧4個,,剩下的兩個今年也有望脫貧,可李榮林的兩個腳踝關(guān)節(jié)因為常年走山路發(fā)炎壞死,。醫(yī)生建議他別再走動,,可他就是停不下扶貧的腳步。河北贊皇縣秦家莊村要發(fā)展旅游來致富,,60歲的村支書老秦每天騎三輪車動員污染嚴重的養(yǎng)豬場搬遷,,被村民推出門也總能笑呵呵地講道理。讓記者沒想到的是,,老秦每天晚上還要到醫(yī)院照顧胰腺癌晚期的老母親,,經(jīng)常就在醫(yī)院長凳上過夜。而天一亮,,老秦就收起愁容笑對養(yǎng)殖戶,。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張鵬軍說:“看老秦在養(yǎng)殖戶和醫(yī)院之間的愁和笑,我深深體會到他的不容易,。尤其是我還聽到老秦母親說,,你不要老是擔心我,你把公家的事干好,,我就算咽氣也安心了,。那時候我和老秦的眼淚都下來了。這就是一個扶貧干部的擔當和胸懷,,讓我們肅然起敬,?!?br/>
融入扶貧工作,記者看到的不僅有客觀條件的困難,,也有思想認識上的不統(tǒng)一,。四川瀘州的石堰村準備成立荔枝專業(yè)合作社,每年給村民分紅,。致富的好想法,,村民馮大維卻不認同,寧肯用自己的土辦法種荔枝掙小錢,。村干部三番五次請來科技人員講課,,動員馮大維去鄰村合作社看實效,終于解開老馮心中的疑慮,,答應拿出部分荔枝樹作嘗試,。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楊妮說:“我原來真沒想到扶貧政策的落實會遇到各種各樣具體的困難,群眾的問題和訴求都不一樣,,要靠他們一個一個去解決,,需要的不僅是耐心,還有能力和智慧,。他們是不容易的,,但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扶貧政策精準落實到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