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彩電市場之前,,我們各地銷售方式更多的是靠分公司總經理的個人能力,并沒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推廣策略,?!崩顤|生回憶說,,公司聘請了營銷顧問搞市場調研,、客戶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地做推廣方案,逐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市場站穩(wěn)了腳。
1995年,,憑借經營觀念和業(yè)務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TCL的彩電銷售額超過10億元,,利潤8000多萬元,,超越了許多國內老牌彩電企業(yè),“黑馬”成色分外耀眼,。
TCL前身TTK工廠。(資料圖片)
從產權改革到整體上市
1996年年底,剛剛就任TCL董事長的李東生意識到,,隨著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公司想有更進一步發(fā)展,完善企業(yè)治理結構勢在必行,。
“作為董事長,,要對企業(yè)發(fā)展承擔最主要責任,那時候幾乎每天都要問自己,,企業(yè)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經過一些系統(tǒng)研究,,李東生提出了“經營變革,、管理創(chuàng)新”的管理理念,這一理念時至今日仍被TCL管理團隊認同并使用,。
改革,,在1997年進入到深水區(qū)。作為一家國有企業(yè),,體制僵化所帶來的效率低下,、激勵缺失等問題愈發(fā)凸顯,產權改革刻不容緩,。
“摸著石頭也要過河,!”4個月緊鑼密鼓的調研準備后,李東生及其團隊交出了一份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案:動增量,,不動存量——以國有資產增量作為管理層股權激勵指標,。隨后,李東生與廣東省惠州市政府簽訂了為期5年的授權經營協議:核定當時TCL凈資產約為3億元,,全部歸政府所有,;每年企業(yè)凈資產增長率不得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