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每個人對“可怕”的定義不一樣,,觸發(fā)焦慮的機制也就有所不同。對一些人來說是沒有完成,,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完成得不夠漂亮,??傊?,焦慮是指向未來事件的情緒,它驅動讓我們去為未來作準備,,其實是推動個人成長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動因,。我們可以將焦慮視作一個免疫系統(tǒng),它積極作用來避免一些個人認為是“壞的”的結果的產生,。
焦慮什么時候會成為問題,,就是焦慮過多,成為不可承受之重的時候,。其作用機制和這次新冠肺炎有類似,,人類免疫力不足是問題,但是免疫機制帶來的過度反應卻異常兇險,。在過分焦慮的情況下,,人們會被焦慮感所籠罩,無法集中精力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那種不安和內心擾亂感會導致個體缺乏對自己和他人的耐心,。特別是對他人缺乏耐心往往會誘發(fā)人際關系的惡性循環(huán),焦慮源進而擴散蔓延,。
隔離狀態(tài)下單獨面對新冠肺炎,,極易形成焦慮甚至過度的狀態(tài),許多人往往感受到極度的無能為力和無所作為,。焦慮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將來做準備,,而在當下情景中,我們彷佛無法做些什么來改善境況,,焦慮難免會增加,。
對于居家防疫的居民而言,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怎么辦,?
首先,,接納自己的焦慮,將焦慮看做是自己的朋友而非敵人,。要告訴自己在這樣的情形中容易產生的自然現(xiàn)象,,正是由于焦慮的提醒,我們有更大動力盡最大可能地配合疫情防治了,,并不是什么也沒有做,,家里蹲就是大作為。而不要簡單機械歸因于心理素質差等其他負面因素,。
其次,,有意識限制疫情信息輸入量,并對信息進行積極過濾,。給自己固定查看疫情的次數(shù)和時間,,比如說每天三次,每次最多關注半小時,。最好把這個計劃和家人說出來,,有助于家人幫忙監(jiān)督。如果還是忍不住刷手機,,就把手機上交給家里的某個人,。注意提高信息辨識能力,一定從來源可靠的媒體中獲得信息,。一些不可靠的媒體慣于不擇手段的吸引流量,,偏向于傳播誘發(fā)恐慌的消息。即使一個自媒體轉載官方的信息,,但是如果它選擇性的轉載,,就會產生“蒙太奇”效應,加重焦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