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是怎樣陷入到這個無解死局的,?有關選舉的法律好似迷宮,,太過復雜而難以在一篇雜志文章中解釋明白,但我可以大致勾勒出一個梗概,。
假設賓夕法尼亞州派出了兩組對立的選舉人,,而他們手上的20張選票將決定最終誰將會當選總統(tǒng)。
對《選舉人票計算法案》的一種解讀是,,除非參眾兩院有另外共識,,否則國會必須承認州長(此時為一個民主黨人)認證的選舉人,。而眾議院不會有異議,所以拜登贏得了賓夕法尼亞州選舉人票,,當選總統(tǒng),。但彭斯會從中作梗,裁定此種解讀無效,。他會贊成另外一個方案,,即國會必須放棄所有兩組選舉人。模糊不清的條文從任一角度解讀都不為過,。
由于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人資格被取消,,這就只還剩下518張選舉人票。如果拜登此時仍保持著微弱的領先優(yōu)勢,,他就還能當選總統(tǒng),,因為正如第十二修正案所規(guī)定的那樣,他擁有“最多的選票”,。但共和黨人會提出,,此修正案要求“獲得所有選舉人票的多數(shù)”。彭斯會裁定,,所有選舉人票是538票,,而拜登所獲票數(shù)不足270票。
照此思路,,沒有一位候選人當選總統(tǒng),,于是決定權又回到國會手中,此時是每州可投一票,。如果參考目前國會中的政黨形勢,,則在總數(shù)50票中,特朗普將獲得26票,。
在彭斯從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移向羅得島(Rhode Island)之前,,也就是在國會計票時,按字母排序的下一個州,,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將把所有參議員趕出眾議院。現(xiàn)在,,彭斯就無法按照憲法要求,在眾議員“在場”的情況下完成計票,。于是佩羅西宣布無限期休會,。如果到了總統(tǒng)就職之日還無法完成計票,,則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將成為代理總統(tǒng),。
除非彭斯改變自己的裁決,同意拜登取勝,,否則佩洛西將準備在1月20日宣誓就職。但彭斯并沒有改變主意,。他另選地點召開參議院會議,而眾議院中的共和黨籍眾議員也擠進會場,,意圖完成計票,,使特朗普成為候任總統(tǒng)。此時,,三個人都有理由問鼎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