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大人才流失最嚴重的時候,一些東部高校派專人長期駐守在學校周邊的賓館,,專門挖人。
《蘭州大學校史》稱,,1984~1985年間,,蘭大老師減少了255人,教師數(shù)量跌入谷底,,這主要是由于人才向沿海,、東部高校及其他單位流失引起的。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很多教師再度成批流向東部地區(qū),,教師數(shù)量從1991年的1321人降至1994年的1102人。一些原本在國內(nèi)有明顯優(yōu)勢的學科,,由于學術(shù)帶頭人流失,,后繼乏人,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到了新世紀,,由于蘭大骨干教師已出走殆盡,人才流失由“塌方式”變成細水長流,。據(jù)媒體報道,,從2000年到2004年,,該校共流失副高職稱以上人員近40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科帶頭人,。薛德勝還記得,,2006年,當他接手院長一職時,,“整個物理學院都空了”,,連給學生上課都成問題,剩下的幾名老師排滿了課程,,連軸轉(zhuǎn)才勉強能完成教學任務,。
“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蘭大的人才流失讓人大代表、西北師范大學校長王利民都看不下去了,,他在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面前拋出了這句話,。
王乘認為,在2000年以后,,學校的人才流失一度得到緩解,,他將此歸結(jié)于東部高校的人才飽和與蘭大校方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的努力。但物理學院教授王龍(化名)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此事,。他說,,“走的人少了,可能是因為蘭大相對其他高校的優(yōu)勢沒了,。別人的條件與實力都增強了,,蘭大的老師就難走了?!?/p>
如今,,由于教育部第一批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名單定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遴選,全國高校都在加緊爭創(chuàng)“雙一流”,。依托當?shù)卣罅χС峙c區(qū)位優(yōu)勢,,東部高校展開了對高層次人才的新一輪競爭,在這種形勢下,,蘭大的壓力驟然再度增大,。
王龍說,去年,,物理學院又走了兩名教授,,一個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另一個去了杭州的中國計量大學,后者并非“985”或“211”大學,,無論是名氣還是實力都不如蘭大,。今年,系里還有一名剛剛當選長江學者的教授謀求離開未遂,,他本來希望去西安的一所二本院校擔任院長,。
人才的流失,帶來的直接效應是學??蒲懈偁幜Φ南禄?。馮兆東1970年代末畢業(yè)于蘭大地理系,之后在蘭大工作多年,,2000年,、2001年,先后入選素有“院士預備役”之稱的“長江學者”與“國家杰出青年”,,是蘭大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人才,。但在2010年,他跳槽去了新疆大學,,獲該?!疤焐綄W者”計劃資助,后又輾轉(zhuǎn)至中科院新疆所,,最近則被河南大學挖去,,成為該校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