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8日訊 (記者 吳曉薇 韓肖)僅靠一瓶水,,就能隨時吃上火鍋,。自熱式方便火鍋無疑成為了當前最熱門的“網紅食品”,年輕人,、都市白領迅速成為其忠實擁躉,。“懶人”,、“速食”,、“方便”是電商平臺上這類產品最鮮明的營銷標簽。不過,,在火爆的銷量背后,,“品控問題”,、“同質化”“缺乏供應體系”也成為它們的問題標簽。相關人士表示,,有了生產標準之后,,方便火鍋產業(yè)更應考慮解決食材內容差異、供應鏈支持等問題,。
圖片來源于電商平臺
網上評測扎堆出現 消費者指出品控問題
隨著這種新鮮的“懶人食品”的走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微博紅人們紛紛發(fā)起方便火鍋的測評,。這些測評由一人或一個多人團隊完成,,最少的試吃10種,最多的試吃了50多種,。在一份試吃了36個品牌59款方便火鍋的測評中可以看到,,各品牌的方便火鍋產品大都出現了品控較差的問題,幾份完全相同產品在幾輪試吃中出現了“有時好吃,,有時難吃”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經評測,,口感,、質量獲得一致認可的幾款產品,大多來源于傳統(tǒng)的火鍋店,。
這份評測指出了幾個“黑名單”產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被“拉黑”理由均為質量存在問題,,或菜品發(fā)酸,、發(fā)臭,或配料包標簽油墨粘到包裝盒內,,食品安全性實在令人擔憂,。
為什么方便火鍋質量會存在問題,口感也“時好時壞”,?原因在于其生產模式,。據了解,方便火鍋最早誕生于2015年,,借助微信朋友圈,,一些微商品牌售賣的方便火鍋開始走紅,,主要是靠各種食材的代工生產,,再將配菜包、蘸料包,、食品專用自發(fā)熱包,、餐具等進行組合配裝銷售,。這種代工、組合的生產模式,,實際上降低了生產者的門檻,,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可選購的方便火鍋產品多達上百種,,其中不乏只靠代工生產、無自主加工能力的小品牌,。
知名品牌進駐市場 監(jiān)管標準出臺
隨著方便火鍋風潮興起,,越來越來的知名火鍋企業(yè)也進駐市場,開發(fā)自己的品牌衍生品,。中國餐飲產業(yè)報告2016中指出,,多年來困擾火鍋企業(yè)的關鍵因素就是店鋪租金及人工成本。高租金造成了火鍋產業(yè)的高成本,,怎么樣節(jié)約場地,、提高人均消費是企業(yè)關注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