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任內的南海巡航也有明顯的強硬色彩,。5月25日和8月10日,,美軍“杜威”號和“麥凱恩”號都進入了美濟礁6海里以內,,前者曾經停留數小時開展“落水人員搜救”演習,后者則隨行了一架P3巡邏機,。該巡邏機雖然沒有進入美濟礁近空,,但也是美方前所未有的挑釁行為。7月6日,,1架美軍B-1B型超音速戰(zhàn)略轟炸機在東海執(zhí)行完針對朝鮮的威懾演習后,,順道南下進行了“南海飛行自由”行動。挑戰(zhàn)南海成為了美軍例行軍事操練的“附贈品”,。
從三次“自由航行行動”和一次“南海飛行自由”來看,,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不再尋求對沖中國在這一地區(qū)的軍事存在,而具有實戰(zhàn)操練和戰(zhàn)術挑釁意味,。美國軍艦不斷試用一些新的戰(zhàn)術來測試我海軍的現場反應,,甚至采取“空海一體”的方式,測試我海軍,、空軍的協調,,以及島礁上軍事設施的應對。
有消息稱,,在特朗普授權下,,美國軍方在執(zhí)行挑戰(zhàn)南海島礁的行動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這可能是此類行動頻率增加,、行動方式更為實戰(zhàn)的主要原因,。
相比文官政府,美國軍方在南海議題上對中國有更強的敵意,。在他們看來,,保護美軍在南海的通道安全是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之一,而中國在這一地區(qū)的島礁建設和“軍事化”潛在能力是對通道安全最大挑戰(zhàn),。
2,“自由航行行動”性質發(fā)生變化,,成為對抗南海局勢緩和的抓手
在南海議題上,特朗普的文官政府和軍方的態(tài)度及做法有顯著差異,。前者基本延續(xù)了奧巴馬政府的一貫表態(tài),,但不像國務卿希拉里那樣如此看重這一議題,不當面挑戰(zhàn)和駁斥中國方面的提議和表述,。后者則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更加積極地就南海議題發(fā)聲,,公然攻擊中國所謂“南海軍事化”、“違背國際法”等,。
如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在7月28日的第四屆日美軍事發(fā)言人論壇上稱,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行為是美國在亞太的三大安全威脅之一,,與朝核并列,。哈里斯甚至認為,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已經表明它是美國和日本戰(zhàn)略對手的身份,。
事實上,,這種差異是默許并且設計出的結果。就像在“自由航行行動”上賦予美國軍方更大自由裁量權一樣,,白宮也讓國務院和軍方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讓中國及地區(qū)國家搞不清美國真正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