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采取更有軍事挑釁意味的“自由航行行動”。
美國軍方對“自由航行行動”的尺度逐步放寬,,未來可能采取更有危險性的行為,。例如派出軍機和艦艇同時闖入我島礁臨近海域,在12海里內展開具有更強軍事意味的演練,,同時派出多艘艦只闖入,,或駛出后再次返回闖入,這些方式實質上不會主動對我構成真正威脅,,但借助媒體炒作將釋放出美軍屢次對中國叫陣的信號,。
其三是拉攏其他大國聯(lián)合行動。
美國正積極拉攏印度,、日本或其他域外大國參與其南海巡航或“自由航行行動”,,此類聯(lián)合巡航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常態(tài)。7月27日,,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外交及國防會議上率先宣稱,,英國海軍兩艘新航母服役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亞太海域開展“航行自由行動”,。英國國防大臣隨后表示,,英國希望明年向亞太地區(qū)派遣一艘軍艦,“我們駛經(jīng)南海不會受到中國的限制”,。
其四是運用媒體和輿論炒作,、放大中國在南海上的一舉一動,。
以此影射為中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證據(jù),,影響東盟和南海其他周邊國家民眾和社會對我國的看法。美國多家智庫和媒體仍然在以每周更新的頻率公開我國南海島礁的衛(wèi)星,、航拍照片,,比對其中變化,試圖找出任何可以炒作的內容,。
處亂不驚是當前中國應對美國這些陰謀和陽謀的最佳策略,。
特朗普不是奧巴馬,今天的南海也不是昨天的南海。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給了東南亞國家一個教訓,,跟著美國混無利可圖,,還可能被美國綁上與中國對抗這輛危險的戰(zhàn)車。因此,,如今的東南亞國家自主性顯著上升,,更聚焦于實現(xiàn)東盟自身的發(fā)展和強大。中美在這一地區(qū)的競爭已經(jīng)從海上轉為陸上,,誰能夠幫助東盟實現(xiàn)這一歷史性目標,,誰就有可能在這一地區(qū)有更大的發(fā)言權和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