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之父”只有一種,,型號比較單一,,而“炸彈之母”型號卻又很多——有集束炸彈(CBU-89)、激光制導鉆地炸彈(GBU-28),、地下掩體粉碎機(可裝核彈頭),、燃料空氣炸彈(BLU-82)、巨型鉆地彈,、巨型空爆炸彈(BBU-43/B),、強力鉆地核彈、潛射核巡航導彈,,等等,。不同型號、性能的彈藥使美軍使用起來更加靈活有效,。
2011年9月,,美國空軍正式接收了重達1.36萬公斤、可打擊深入地下60余米目標的“高爆鉆地彈”。
美國GBU-57重型鉆地炸彈
3,,暗戰(zhàn)凸顯
從“炸彈之母”到“炸彈父母”,,是美、俄進行的一場“暗戰(zhàn)”的一種表現,。
人類戰(zhàn)爭史其實也是一場武器裝備的競賽史,。
核武器由于其強大的爆炸威力,以及后續(xù)核輻射帶來的可怕影響,,所以一直是被限制發(fā)展的對象,。
因此,世界各國將主要資源集中在常規(guī)武器的研發(fā)上,,對常規(guī)武器的體積,、爆炸威力和殺傷范圍的要求越來越高。
美俄“暗戰(zhàn)”與“冷戰(zhàn)”還在繼續(xù)
1991年,,美俄簽署了為期20年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此后,發(fā)展大威力常規(guī)炸彈成了美,、俄兩國軍隊迫在眉睫的需要。
其實,,早在2002年,,俄羅斯情報機構就獲得了美國秘密研制“炸彈之母”并準備用于伊拉克戰(zhàn)爭的作戰(zhàn)行動的情報。
2003年3月,,美國空軍在艾格林空軍基地進行首次試驗隨后很快投產并倉促裝備部隊,,型號定為GBU-43/B,但是由于交付作戰(zhàn)部隊的時間太晚而沒有來得及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使用,。
在美國成功試爆巨型炸彈之后,,俄羅斯就加快了“炸彈之父”的研發(fā)步伐,并且要求比美國的巨型炸彈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強,。
云爆彈爆炸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