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漫威表示會減少白人演員的比例,圖中紅圈圈出的都是白人演員,,包括扮演藍皮膚外星人的那名演員,,也是白人)
但從《每日郵報》報道中的口吻來看,,雖然該報也承認好萊塢前幾年陷入了“太白”的爭議,即一部影片從主演到制作團隊都以白人為主,,結(jié)果每年頒給優(yōu)秀電影人的獎項,,也大多被白人拿走,但該報認為這名黑人導演根據(jù)膚色去選擇演員的言論,,以及這種言論所代表的那種排斥白人的“氛圍”,,是一種“矯枉過正”,甚至是一種“逆向種族主義”,。
一個沒有透露姓名的好萊塢工作室的白人總監(jiān)也對《每日郵報》稱,,如果一個白人導演這么說黑人演員,這個人就完蛋了,。
這名總監(jiān)還對《每日郵報》透露,,好萊塢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白人越來越難找到工作,尤其是中年的白人直男,,因為不少工作室現(xiàn)在只雇傭有色人種,、女性和同性戀變性人等LGBT群體去做演員、編劇,、制片人以及攝像,、化妝等前臺和后臺的工作,而且白人還不能表達不滿,,如果不滿了就是“種族主義”或“耍弄白人特權(quán)”,。
一名今年50多歲,曾經(jīng)在過去20年里出演過一些大片的白人演員,,也對《每日郵報》描述了自己遭到的“歧視”,。他說自己在最近在參加試鏡時,雖然導演認為他是影片中一個角色的“完美人選”,,但該導演稱他被要求只能雇傭一個有色人種來扮演這個角色,。
“我明白好萊塢確實需要增加黑人在這個行業(yè)中的比例,而且好萊塢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可我呢,?我還吃不吃飯了?還還不還房貸了,?”
(截圖來自《每日郵報》的報道)
《每日郵報》還在寫到此處時,介紹了兩個好萊塢現(xiàn)在最新的流行詞,,一個叫“Bipoc”,是“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的英文單詞的縮寫(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ur),,一個則是“Menemy”,用來指那些被視為“多元化”運動敵人的白人男性,。
該報還繼續(xù)引述前面提到的那名白人總監(jiān)的話舉例說,以前電影該找誰來當演員都是導演說了算,,但現(xiàn)在不是了,,現(xiàn)在的雇傭政策就是“雇Bipoc,,不要Menemy”,,而且這是電影工作室的高層直接定下的要求,。
為了進一步突出白人的困境,,《每日郵報》還在報道中指出一些好萊塢電影業(yè)中的黑人精英,并不在乎白人的這種不滿和焦慮,。
該報稱,,一名在好萊塢頗有影響力的黑人女導演就曾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帖說,“盡管每個人都有權(quán)擁有自己的觀點,,但雇不雇誰的權(quán)力在我們黑人制片人的手上,我們有權(quán)不雇那些輕視我們的人,,所以對于那些在我帖子里吐槽的白人,如果你們找不到工作,,就請你們記住歧視就是會反噬你們的,,而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2020年了,?!?/strong>
在用上述幾個簡單例子闡述了白人在好萊塢“找工作越來越難”的情況后,《每日郵報》接下來又開始吐槽好萊塢“禁錮”言論和思想自由的情況,,稱好萊塢曾經(jīng)是美國對外輸出其“自由”的象征,,可在如今這種“文化革命”的氛圍下,好萊塢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人人自?!钡摹柏瑝簟?。
針對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14日表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依靠數(shù)據(jù),,以科學為主導應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