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治療社區(qū)民警在和戒毒人員談心,。
“我來到這里,,是因為我失去了最后的庇護地,,失去了做人的尊嚴,。我不敢面對自己,,不敢正視現(xiàn)實,,我內(nèi)心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而無人可以傾訴,我正在墮落,。除非有一天,,我能將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和秘密告訴別人,,并忍受由此帶來的傷痛,否則,,我的心靈沒有寄托,,也沒有安全感,我則會永遠生活在孤獨中,?!?/p>
2016年11月21日,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內(nèi),,30余名參加向日葵社區(qū)的女性強戒人員正在晨會上誦讀戒毒宣言,。隨著新一天的到來,她們距離脫離毒品又近了一步,。
戒毒人員正在整理自己的內(nèi)務。
每天從問好開始
“大家早上好,!”
“早上好,!”
每天早上,戒毒所的晨會都會以這樣的問好開始,。如果不是他們特殊的著裝,,你或許還覺得這是一個公司的職員在進行團建活動。這是一群被毒品摧殘身心的人們,,如同暴風雨中漂蕩的船舶,,找到了一個容身的港灣。
“6年前,,我揣著夢想成為一名北漂,,也成為家人的驕傲,本想著努力奮斗后衣錦還鄉(xiāng),,可我的心慢慢也漂了,,我無法掌控自己,把本該奮斗的時間放在吸毒中無法自拔……”一名戒毒人員率先舉手分享戒毒感想,,梳短發(fā),,一雙大眼睛平視前方,說到吸毒的經(jīng)歷給家人造成的傷害,,她難以抑制情緒,。
“到戒毒所的前一個月,正好是父親79歲的生日,,因吸毒不敢回家與親人團聚,。未來最大的愿望,想回歸社會,完成對老人的孝道,?!?/p>
一席話后,人人都紅了眼眶,。
據(jù)戒毒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戒毒所30余名女性戒毒人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最大的53歲,。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盡管被毒品摧殘,,但每個人經(jīng)過戒毒所的細心照料,,對自己的未來重新燃起了希望。
戒毒所所長崔新華和戒毒人員在橄欖葉工作室,。本版圖片/通訊員 張澤龍 攝
“量身定制”脫毒服務
位于順義區(qū)的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稱戒毒所)成立于1995年9月,目前有戒毒床位240余張,,民警近70人,,并配備有醫(yī)療、護理,、心理等專業(yè)人員,。
根據(jù)《戒毒條例》中關于吸毒人員強戒期限為3-6個月的規(guī)定,戒毒所以“周”,、“月”為時間單位,,開展戒毒人員軀體脫毒、心理干預工作,,充實戒毒人員所內(nèi)的生活內(nèi)容,,同時邀請心理、衛(wèi)生專家為戒毒人員講授心理健康及毒品誘發(fā)的重大疾病防治知識,。
2015年,,戒毒所與999急救中心總部、順義區(qū)醫(yī)院建立了危重癥救治綠色通道,。對于戒毒過程中出現(xiàn)的軀體疾病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
“核心在于治療,,關押是其次”,,強戒所所長崔新華介紹,在戒毒所,,根據(jù)戒毒人員的性別,、心理狀態(tài)的不同,,民警為戒毒人員“量身定制”多種治療方法,。所有女性戒毒人員均可參加向日葵治療社區(qū),,男性戒毒人員則可在“橄欖葉心理治療工作室”和新型電影療法的治療中從心理和生理上完成與毒品的脫離。
就在女性戒毒人員早上進行晨讀的同時,,男性戒毒人員也在接受電影療法的治療,。
多年來從事心理治療的北京師大英宸教育有限公司的邵然坐在戒毒人員中央,正傾聽戒毒人員的觀影體驗,。
邵然介紹,,電影療法是利用電影為載體,讓有吸毒史又不愿面對和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人,,通過電影角色反觀人生,。該課程每周一次,看完電影后圍坐一起分享感受,。
邵然說,,通過大家的分享,戒毒人員的心理狀態(tài)和人生態(tài)度都能表露出來,。而為讓戒毒人員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每次上課,她會選擇《雨人》,、《心靈捕手》,、《美麗人生》等教育意義深刻的影片。該項目目前已在戒毒所內(nèi)施行近2年,,受到戒毒人員的青睞,。
“很多細節(jié)會觸動他們,通過強戒人員對電影的表現(xiàn)和反應,,能讓他們對自己不愿意說出來的情節(jié)有所反思”,。邵然說,一些電影情節(jié)也在無形中給強戒人員一些價值觀和取向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吸毒這件事就是錯的,、逃避不了的。
17歲的作文
17歲的小敏在戒毒人員中年齡最小,,作為管理員,,趙英燦見證了小敏進所后的變化。
小敏來自四川,,父母早年離異,,母親改嫁,她由爺爺奶奶帶大,,中學畢業(yè)后,,因缺乏親人管教,成績一度不錯的小敏開始厭學,后于14歲就外出打工,。
趙英燦說,,小敏與她的女兒同歲,第一次在所里見到小敏,,趙英燦覺得眼前的女孩與同齡的女兒相比,,顯得“成熟,也憔悴,?!?/p>
趙英燦說,雖只有17歲,,但小敏已有3年吸毒史,。剛到戒毒所時,小敏的言行中充滿叛逆,。與人交流時常言語沖撞,,想說的話脫口而出,不考慮他人感受,。
“我送了她一個日記本,,提出用另一種方式交流,她可以寫下所有她想傾訴的,,寫完我來給她評議,。”趙英燦說,,小敏寫得一手好字,,字體娟秀工整,從開始的“交作文”,,慢慢的,,小敏打開心扉,寫自己的故事,,寫對爺爺奶奶和母親的思念,,寫對毒品及對讓她染上毒癮所謂的朋友的痛恨。寫多年漂泊的孤苦無依和吃的苦頭,。
一個多月過去,,日記本已填滿大半,小敏也從叛逆的少女變得沉靜,。她開始反思自己,,為回歸社會后的生活和未來作打算。
“她說她想認真工作,、生活,,最想回家看望爺爺奶奶,,想吃老家的好吃的?!壁w英燦說,,小敏經(jīng)過生理脫毒和心理的干預治療,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有了好轉(zhuǎn),。
“在戒毒所,,心理治療和支持鼓勵才能讓他們重獲信心?!贝扌氯A說,毒癮發(fā)作時,,藥物可以控制來自生理上的痛感,,但對戒毒人員來說,攻克心理的障礙,,守住防線才是徹底脫離毒癮的難點,,也因為如此,不少人戒毒后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容易復吸,,因此在戒毒所,,民警開展心理治療工作也是為戒毒人員永久脫離毒品鑄造心理盾牌。
每天晨會都會有戒毒宣言誦讀環(huán)節(jié),,戒毒人員反復誦讀著一句話,。“這里像一面鏡子,,讓我能清楚地看清自己的真實面目,。既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巨人,也不是心懷恐懼的懦夫,,而是作為一個人,,全體成員中的一員,為著共同的目的,,與大家分享著痛苦和歡樂,。在這里,我們能生根,,并且成長,,再不會像過去一樣的孤獨,而是一個為自己和為別人活著的有意義的人,?!?/p>原標題:戒毒所量身定制脫毒方法 誦讀、看電影成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