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對涉及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查處領導干部的通報中,,都能發(fā)現(xiàn)和任性用權相關的表述。例如,,山東省棗莊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振學在擔任棗莊市嶧城區(qū)委書記期間,罔顧當?shù)亟洕l(fā)展落后,、財政資金緊張的實際狀況,,強行決定由區(qū)屬國有企業(yè)出資1.25億元人民幣,修建“冠世榴園”風景區(qū)南大門等政績工程,。甘肅省政協(xié)農業(yè)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火榮貴在擔任武威市委書記期間大搞“一言堂”,,個人拍板決定重大事項,把主政地方視為私人領地和獨立王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給地方造成嚴重損失和沉重債務負擔,。曾與潘志立“搭過班子”的梁嘉庚也被通報對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置若罔聞,、自行其是,不顧群眾意愿,,違反議事規(guī)則,,拍腦袋決策。
錯位的政績觀背后,,實則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意識的缺失,。而對權力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在一些地方導致集體決策形同虛設,,一把手權力不受約束,,“一言堂”大行其道,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盲目造景的助推器,。
不少地方在財政資金使用上存在的違規(guī)使用,、審批不嚴等問題,客觀上也為形象工程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來源缺乏審查和舉債問責機制,,政府在投資項目上應該花多少錢、如何花錢缺乏有效監(jiān)管,不僅為一些貧困地區(qū)舉債造景提供了可乘之機,,也成為滋生腐敗的風險點,。
為走偏走急的工程找到合適出路,避免“一拆了之”
近年來,,黨中央加大力度整治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肅查處了一批干部,,不少地方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及時叫停。叫停之后,,如何立足當?shù)亟洕鐣l(fā)展實際,,因地因時辨證施治,為這些走偏走急的工程找到合適出路,,避免“一拆了之”,,從而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進農村,、訪農戶、看企業(yè),、察改革,,調研統(tǒng)籌推進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關切群眾鞏固脫貧,、增收致富的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