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師大教授王開璽談圓明園焚掠史:課本里的論斷有錯誤之處)
圓明園,。讀到這三個字,,一座花園林立,遍布瓊樓玉宇的皇家庭園是不是就浮現(xiàn)在了眼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百五十多年前那場徹夜的大火,以及散失于四海的無數(shù)文物與珍寶,。
三個世紀以來,,圓明園的傳奇牽引著無數(shù)筆尖和鏡頭——史學(xué)家、小說家,、影人,、畫家們捕捉著它無盡的暗影和光輝。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教授王開璽的著作《圓明園三百年祭》由人民東方出版社出版,。
翻拍的圓明園諧奇趣景區(qū)。
“歷史學(xué)研究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論從史出,?!蓖蹰_璽說,“任何人研究歷史,都必須堅持言必有本,,無征不信的這一基本原則,。”王開璽模仿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按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將暢春園北面的一塊地賞給皇四子胤禛修建園林算起,,已有310年歷史了,,所謂“三百年祭”,,取的是整數(shù)。
在新書中,,王開璽教授結(jié)合二十多年研究思考的結(jié)果,,介紹了北京西北郊皇家、私家園林建筑,,澄清了英法聯(lián)軍焚掠圓明園中的許多史實失誤,,并就我國向英法等國依法追討被掠文物等問題,進行了法理與歷史事實的分析,。
生于1949年的王開璽自幼生活在北京:“我從內(nèi)心和骨子里喜歡中國傳統(tǒng)而美麗的古典園林,。”他將圓明園稱作中國乃至人類園林建筑的典范,。
“除此之外,,圓明園還曾是國家及國家權(quán)力,乃至中華民族的存在之象征,。因此,,圓明園的焚毀,成為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痛心疾首,,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巨痛,更是我的心頭巨痛,?!边@樣的情感,是支持年近七旬的王開璽將研究圓明園問題堅持下去的內(nèi)在動力,。
本期閱讀周刊請到王開璽教授,,從史學(xué)角度出發(fā),糾正大眾對圓明園認知上的諸多誤區(qū),;并從多個維度引領(lǐng)讀者走進那個熟悉還又陌生的圓明園,。
翻開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九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這樣敘述了圓明園被焚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