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一堂歷史課,,她把課本立起來,,躲在后面吃便當。老師開始放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場面殘忍,,她再沒胃口吃了,,只好扔下便當,開始聽課,。
老師說,,日本軍人在中國殺了很多的平民,她心里疑惑,,“咦,?日本在戰(zhàn)爭的時候不是受害者嗎?”
在日本的歷史教育中,,講的是廣島,、長崎被投放原子彈,但關(guān)于在中國,、朝鮮和其他國家做了什么,,學生們不知道。
初中的歷史課本里,,有關(guān)于“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的內(nèi)容,,兩頁紙,老師講課時跳過了,。麻衣問老師,,這個內(nèi)容你不講嗎?老師說,,這個內(nèi)容在考試試題中沒出現(xiàn),,不用學。
正是因為未知,,她開始對戰(zhàn)爭感興趣了。她想搞清楚,,人類為什么需要戰(zhàn)爭,?一個國家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圖書館沒有給她答案,。老師告訴她,,如果你有這些困惑,你應該上大學,。
她于是改變想法,,考入大學,學習國際關(guān)系,。在大學里,,她遇到了許多亞洲留學生。課上,,大家熱烈討論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新聞,。她一頭霧水,,覺得慚愧,“身為日本人,,卻不知道日本社會的這些歷史問題,。”
她深深感受到,,歷史被極度邊緣化,,戰(zhàn)爭的苦痛與傷害,已經(jīng)被人們的記憶流放,。
那時正是20多歲,,用她的話說,是一個“熱情討論社會問題又沒有找到目標”的年紀,。
2008年,,朋友帶她去旁聽了一場審判。
那是在東京審判庭,,黃有良,、陳亞扁、林亞金,、陳金玉等8名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幸存者起訴日本政府的二審開庭,。81歲、又矮又瘦的黃有良,,在上百旁聽者面前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講述了自己在戰(zhàn)時成為“慰安婦”的經(jīng)歷,以及戰(zhàn)后六十多年她的苦痛,。她說,,到日本打官司,是為了現(xiàn)在的女孩不再有同樣的遭遇,。
米田麻衣愣在當場,,“打擊很大,因為她的體驗太殘忍了,?!?/p>
這場庭審,撒下了一顆死不掉的種子,,讓這個從小特立獨行的女孩,,決定做點什么。
米田麻衣用電腦記錄自己在海南的行程,。
到海南去
米田麻衣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入了一個叫做“海南net”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