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傳統(tǒng)燃油車,,未必是全面禁用燃料、禁用內燃機,,只用電動機,、用電驅動汽車?!?/p>
9月14日,,在第四屆APEC車聯(lián)網研討會及2017MMC智慧出行體驗周上,有“電動車之父”稱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燃油車仍有不可替代性,新舊能源更迭尚要靠市場決定,。
此前的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某論壇上公開表示,目前工信部啟動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tǒng)能源汽車時間表的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
對此,有解讀稱有關部委有意對燃油車“一刀切”,,全面推行電動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東方IC 資料圖在陳清泉看來,,這或許存在誤讀。他認為,目前汽車燃料正在逐步提高油品質量,,同時,,包括乙醇汽油在內更多環(huán)保的生物能源,可以逐步替換柴油,、汽油,;另一方面,內燃機能量轉化效率高,,使用方面,,穩(wěn)定性好,在某些特定領域,,不可替代性依然很強,。
現(xiàn)年80歲的陳清泉,原籍福建省漳州市,,出生于印度尼西亞的馬吉朗市,,是知名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
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還是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榮譽院士,。
“電池的能量密度存在上限,較難突破,,最好的辦法是將內燃機與電機相融合”
陳清泉被稱為電動車之父,,他提出了電動車研究核心和總體指導思想,將汽車技術,,電機技術,,電力驅動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現(xiàn)代控制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現(xiàn)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
關于電動車與燃油汽車的比較,,陳清泉認為,各有優(yōu)劣,,要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做分析,。燃油汽車的加燃料時間短,行駛里程長,。燃油汽車在大型載重,、物流領域不可替代性很強。固然,,電動汽車能量轉化效率高,、動力性好,,但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于生物能源,行駛里程受限,,想跑長途就得疊加電池組,,增大車重;即便快充,,依然需要數十分鐘,,降低了商業(yè)用車的經濟效應。
雖然可以通過換電,、無線充電,、電池技術革新等彌補上述問題,但陳清泉認為,,電池的能量密度存在上限,,較難突破。
關于燃油和新能源在汽車上的應用,,陳清泉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將內燃機與電機相融合。
他舉了一個例子,,2016年,,初創(chuàng)車企泰克魯斯?騰風就曾嘗試研制出一款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車身采用了一款飛機用的燃氣輪機發(fā)電,,再由車載電池驅動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這款汽車最大時速可達350公里,,油箱加滿后,續(xù)航里程達到了2000公里,,理論百公里油耗為0.18L,。
中國電池技術與世界領先電池技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減,畢竟中國新能源汽車用得最多,,經驗最多,,進步最快。陳清泉對于中國電動車技術實力充滿信心,,目前主流三元材料電池能量密度在200Wh/kg,。清華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通過技術改良,,采用仿生蜂窩結構代替?zhèn)鹘y(tǒng)的平板結構,,加上運用新材料,使得能量密度達到了800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