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報道記者 邢曉婧】熱播網(wǎng)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河神》近段時間的輪番轟炸,讓“天下霸唱”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霸屏”,。作為中國盜墓題材小說的“鼻祖”,天下霸唱已閉關(guān)許久,,潛心創(chuàng)作,。日前,天下霸唱攜新作全新探險小說《天坑鷹獵》重出江湖,,深度對話《環(huán)球時報》記者,,暢談其在創(chuàng)作不同類型小說時的“腦洞大開”,以及寫字之前就賣光所有版權(quán)的獨家秘笈,。
“人物立不住”是很多國產(chǎn)劇的致命傷
環(huán)球時報:《天坑鷹獵》最早是個短篇小說,,您三易其稿,最終完成這部作品的契機是什么,?
天下霸唱: 三易其稿有些夸張,,寫兩遍肯定有了。前后共寫了40萬字,,但這本新書只有17.5萬字,。要想注水也很容易,但我是個有強迫癥的人,,一個字也不愿意多加,。因為多一個字多余,少一個字不完整,,都會破壞故事的結(jié)構(gòu)和情節(jié),,只好讓出版社加大字號。我在給《尋龍訣》想劇本故事的時候,,制片方要求有個“特別有想象力的怪物”,,我在琢磨的過程中特別去了趟長白山,留下三個印象:地下森林,、溫泉,、一本雜志上介紹的“鷹獵”習俗,。這給了我啟發(fā),想根據(jù)地下森林寫一部把植物和生物相結(jié)合的小說,,大意是遠古時代存在過的某種地下生物,,靠聲波捕食,人聽到這種聲波就會被迷惑,,被引誘到地下森林,。當時主要是“給劇本找怪物”,就寫了短篇小說當參考,。我挺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的作品里從未有過這類題材。
2萬字的短篇小說《天坑鷹獵》剛出來,,電影版權(quán)就賣掉了,,這個體量改編成電影也剛剛好,但還有人希望購買電視劇版權(quán),,這就需要我把它擴充成長篇小說,。難度非常大,因為最初的2萬字已經(jīng)把架子框死,,頭尾都有了,,中間如何展開?我收集了大量東北民間故事,,用一年多時間整理素材,。
環(huán)球時報:《天坑鷹獵》是一部探險小說,跟您以往盜墓題材的小說有很大區(qū)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您經(jīng)歷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天下霸唱: 《鬼吹燈》好寫,,這類盜墓題材的小說有個固定模式,,無非就是三五個人背個包,帶倆手電筒,,弄把鏟子,,換不同的地方挖墳。東北挖完去云南,,云南挖完去新疆,,沙漠、雪山,、叢林可以挨個挖,。只要能把當?shù)氐牡赜蛱厣湍乖岬哪甏鷼v史找準,半本書的內(nèi)容就出來了,再加些情節(jié)就完成了,?!短炜愈棲C》是另起一個全新套路,光前期準備就耗時一年多,,又寫了近一年,,難度很大。為此我還特意跟專業(yè)的鷹獵團隊,,探討了東北神秘的鷹獵文化,。作為民間、宮廷消遣娛樂生活內(nèi)容,,滿族的鷹獵習俗自唐代初起形成以來,,至今己有1900余年的歷史。所謂“鷹獵”是指馴鷹捕獵,。訓練獵鷹非常難,,有“九死一生,難得一鷹”的說法,。比如捉鷹,,有一整套規(guī)矩和技巧,捕鷹之前必先燒香上供,,上山之后在極險峻之處布網(wǎng),網(wǎng)中間拴上一只活兔子或山雞,,人再隱蔽起來,,眼睛一刻也不能離開鷹網(wǎng),十天半月長時間蹲守,,一旦有了落網(wǎng)的鷹,,立馬過去捉住,以免它在掙脫之際傷損羽翼,。捉住鷹后,,還得給鷹頭上套個“鷹帽兒”,遮住鷹的雙眼,,不能讓它瞧見東西,。接下來還得“熬鷹”,剛捉回來的鷹必須有人24小時熬它,,不讓它打盹兒,,直到熬得精疲力竭,才給這鷹吞麻軸,,就是吸收鷹體內(nèi)的油脂,,讓它們長期保持饑餓狀態(tài),之后還有很多訓練方法。要想把鷹訓練得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起碼要一年時間。
除去深入現(xiàn)場挖掘素材,,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物,。很多國產(chǎn)劇不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人物立不住”,“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的人物才有好故事,。我身邊有很多酒肉朋友,這些人特點十分鮮明,,有人雞賊,,有人傻仗義,有人頭腦簡單,,有人心眼兒多……寫人物一定要深挖人物特點,,這種“偏差性”最難找,故事反而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