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能有多悲情?還記得犧牲在沼澤中的養(yǎng)鶴女孩嗎,?近30年后不幸再次降臨,接過她事業(yè)的小弟徐建峰,,同樣因公殉職,。
信念能有多執(zhí)著,?徐建峰的女兒同樣響應冥冥中的召喚,告別繁華都市,,回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她說:“只有在這里,我才能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p>
徐秀娟的父母和侄女在回憶徐秀娟(8月17日攝),。2017年是徐秀娟烈士犧牲三十周年。新華社記者梁冬攝
娟子的傳說
在廣袤的黑龍江大地上,,嫩江宛轉(zhuǎn)南流,,河之東岸有一塊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濕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這里以棲居繁衍著自然的精靈——丹頂鶴,,聞名于世。
“在世界僅存的三大丹頂鶴種群中,,只有我國的扎龍種群仍生機勃勃地保持自然遷徙,。但保護區(qū)建立之初,這群鶴也曾處境瀕危,?!痹垏壹壸匀槐Wo區(qū)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文峰說。
據(jù)記載,,1975年建區(qū)之初,,丹頂鶴總數(shù)僅140只左右。
丹頂鶴一身傲骨又極其敏感,,人們根本無法接近,,保護工作一時不知如何著手。大家發(fā)現(xiàn),,當?shù)赜幸晃粷O民徐鐵林,,身懷絕技,他曾經(jīng)多次遇到受傷的丹頂鶴,,救回家養(yǎng)好傷又放飛,。
“老徐一家與鶴相鄰相依,索性就請他參與了管護工作,,最初保護區(qū)的牌子就借掛在他家,。”王文峰說,。
這是扎龍第一代養(yǎng)鶴人——徐秀娟的父親徐鐵林工作時的場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老徐和伙伴們艱難跋涉在沼澤中,在2100平方公里,、相當于2個香港面積的保護區(qū)內(nèi),,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大家慢慢發(fā)現(xiàn),,“人工孵化+野外散養(yǎng)”的“半野化”保護方式,,成活率最高,野性保持最好,,而且幼鶴自然地就跟著成鶴南飛了,。
當時他們還不知道,后來多個國際組織試圖人工重建鶴類遷徙均告失敗,,扎龍“土辦法”會成為唯一成功范例,。他們不知道的還有,這與老徐一家后來的悲情遭遇,,會有一種隱秘的聯(lián)系,。
徐家長女叫徐秀娟,從小就跟著老徐在火炕上孵鶴,,大家親熱地叫她“娟子”,。照片上,娟子略顯黝黑,、牙齒益顯雪白,、眼神格外清澈。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越冬,。1986年5月,徐秀娟突然接到鹽城邀請,,共同創(chuàng)建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qū),。娟子二話沒說,懷揣著3枚丹頂鶴蛋就出發(fā)了,。她一路用體溫暖著,,奔波了3天3夜,終于來到黃海之濱,。
這是徐秀娟與濕地中的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