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火星
在科幻小說中,,火星是逃離地球后的理想去處,。這一開始是因為人們認為火星上也許生活著類似人類的物種。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夏亞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報告稱,,在火星表面觀察到了“水道”,但沒說它們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造的,。不過,,美國科普作家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在20世紀初做了進一步研究,,為水道的存在提出了一些解釋。他認為,,這些水道也許是火星人為緩解干旱而修建的排水裝置,。(這些“水道”(或譯為“運河”)后被解釋為望遠鏡造成的視錯覺,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發(fā)現(xiàn)火星表面并無這些結構,。)
這一奇想對該時期的科幻小說造成了巨大影響,。如1898年由H·G·威爾斯所著的《世界大戰(zhàn)》一書,描寫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該作品曾在1938年被美國改編為廣播劇,,并在2005年拍攝為電影,由湯姆·克魯斯出演,。)埃德加·賴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于1912年出版了《火星公主》一書,,此后又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火星相關作品(他將火星叫做Barsoom),書中幻想了多種火星生物,。
人類探索促進團體“火星協(xié)會”(The Mars Society)創(chuàng)始人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表示,,火星總有一天會像科幻作者想象的那樣、成為一顆有人居住的星球,。有許多作品描繪過這樣的未來,,2015年馬特·達蒙出演的《火星救援》和1990年施瓦辛格拍攝的《全面回憶》就是兩個例子。
但為什么科幻作品中的太空探索似乎比實際容易得多呢,?祖布林指出,,這部分程度上與我們的心態(tài)有關。
“距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已經(jīng)過去了五百年,,但大多數(shù)人還將地球稱作‘世界’,,將頭頂上的部分稱作‘天空’,仍然持有這類地心說觀念,?!弊娌剂种赋觯厍蛑皇翘罩械囊徊糠?,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意識到這一點。
原標題:又撕?世界杯德國出局柯潔卻遭圍攻,刪文道歉都沒用俄羅斯世界杯小組賽末輪,,德國0-2不敵韓國墊底出局,。而圍棋名將柯潔由于為韓國辯護,深陷網(wǎng)絡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