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犯罪構成角度,“明知”屬于主觀構成要件要素,,通俗來講,就是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然而,,世間并沒有一種“神器”得以探知彼時彼刻一個人內心的所感所知所想,若完全依賴口供,,趨利避害的本能會讓所有人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答案,,編造各種理由以否認“明知”。
為此,,司法實務中確立了從客觀到主觀的判斷方法,,通過對客觀事實,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jīng)歷、行為次數(shù)和手段,、獲利情況及是否故意規(guī)避調查等因素的分析判斷,,以綜合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觀上是否具有“明知”,。
以電信網(wǎng)絡詐騙領域為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guī)定,,明知是電信網(wǎng)絡詐騙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以下列方式之一予以轉賬,、套現(xiàn),、取現(xiàn)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責任(但有證據(jù)證明確實不知道的除外):
1.通過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刷卡套現(xiàn)等非法途徑,,協(xié)助轉換或者轉移財物的;
2.幫助他人將巨額現(xiàn)金散存于多個銀行賬戶,,或在不同銀行賬戶之間頻繁劃轉的,;
3.多次使用或者使用多個非本人身份證明開設的信用卡、資金支付結算賬戶或者多次采用遮蔽攝像頭,、偽裝等異常手段,,幫助他人轉賬、套現(xiàn),、取現(xiàn)的;
4.為他人提供非本人身份證明開設的信用卡,、資金支付結算賬戶后,,又幫助他人轉賬、套現(xiàn),、取現(xiàn)的,;
5.以明顯異于市場的價格,通過手機充值,、交易游戲點卡等方式套現(xiàn)的,。
當然,通過對客觀事實的分析判斷以綜合認定“明知”應當允許并審慎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反駁,,若其確能提出正當充分的辯解理由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就應推翻原定結論。
原標題:案值逾千萬元!24名家長深陷“入學”龐氏騙局,,騙子竟是“榜一大哥”,?“通路子,上名?!钡尿_局近年來并不少見,,卻始終有人上當。
2023-12-12 16:01:12榜一大哥騙走24名家長1000余萬元2024年4月23日,,臺江法院傳出一則罕見的案件裁決,。一名女子因在自家樓頂非法種植900余株罌粟,用于制作火鍋調料,,最終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被罰款三千元。
2024-04-24 16:21:11女子樓頂種900余株罌粟涮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