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防控科技手段多措施治理飛絮
楊柳樹借風(fēng)力傳播種子,,繁衍后代,,形成“楊柳飛絮”,讓人防不勝防,,北京市目前正在對主城區(qū)多個公園和街道的飛絮采取綜合防控措施,,盡量降低飛絮對人們生活的干擾。
總臺記者高雪:今天北京的天氣晴朗干燥,,風(fēng)力達到4級,。我們可以看到空中有一些飛絮飄揚,目前這個階段產(chǎn)生飛絮的主要源頭就是楊樹。
地上有一些飄落下來的楊柳花絮,,濕漉漉的,。像這樣的花絮在附近的草坪上有很多,受潮的白色飛絮直接附著在草坪上,,就無法隨風(fēng)起舞了,。
在飛絮高發(fā)期,像我們所在的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每天都會進行兩次重點區(qū)域的濕化和清掃作業(yè),,用高壓水槍打落花絮,增加地表濕度,,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飛絮,。
除了濕化作業(yè),在楊柳樹蒴果裂開產(chǎn)生飛絮前,,提前修剪掉一部分枝條,,也是總量控制飛絮產(chǎn)生的一個手段。
除物理防控外,,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按照長短結(jié)合,、標本兼治的原則,也采取了嫁接雄株,、科技育苗改良樹種等科技手段,。
這個小花盆里正處煉苗期的樹苗,就是人工選育的雄性無絮毛白楊——“京雄1號”,,大約再過兩年左右,,這株苗就可以長到5米左右高了,屆時將用作城市景觀樹木,。
可能也有觀眾會問,,既然楊柳樹雌株會產(chǎn)生飛絮,為什么不干脆一砍了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工作人員在采訪中告訴我們,楊柳樹在北京安家落戶了幾十年了,,比如這片楊樹林,,平均樹齡將近20歲。
這張圖畫面正中央最高的就是楊樹,,平均高度約25米,,紅色樓體前方的是鵝掌楸,平均高度12到15米,。另外圖中還有北京地區(qū)常見的玉蘭,、油松,在高度上比楊樹矮了一大截。因此楊樹一直被稱作是北京的綠色天際線,,如果沒有了楊樹,,就意味著北京的綠色天際線會下降大約10米,這對整個城市的景觀和生態(tài)都傷害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