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不滿14歲未成年獲刑傳遞啥信號,?
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16日發(fā)布涉婦女兒童案件情況,揭示近3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shù)量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對此,,最高法強調(diào)需切實采取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措施,。近期,,關于已滿12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殺人、重傷害犯罪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議題引發(fā)熱議,。截至當前,,法院共審理此類案件4起,涉及4名年齡介于12至13歲的犯罪人,,均被依法判處10至15年有期徒刑,。4名不滿14歲未成年獲刑傳遞啥信號!
審判過程中,法院力求做到既是對失足未成年人的懲戒場所,,又是他們改過自新的教育平臺,。在量刑上,堅持“寬容但不縱容”原則,,對主觀惡性深,、危害嚴重且屢教不改者,依法懲處以示警,,維護受害者權益,,彰顯社會公正。
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形勢的嚴峻態(tài)勢,,尤其是校園暴力問題,,華商報大風新聞采訪了多位法律界人士。其中,,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盧義杰表示,,近期多起備受關注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得以追訴、定罪量刑,,依據(jù)是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負刑事責任,。他指出,這一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調(diào)整,,是對社會變化和民眾訴求的積極回應,,反映出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傳統(tǒng)。
盧義杰強調(diào),,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不能僅依賴刑事打擊?,F(xiàn)實中,“問題少年”的教育矯治往往流于形式,,導致他們在違法后處于無人或無力監(jiān)管的狀態(tài),,無法得到有效矯治,從而反復違法直至犯罪,。因此,,亟待加強專門矯治機構建設,推進獨立少年司法系統(tǒng)的建立,,確保實施嚴重危害行為但尚未構成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必要的矯治教育,。他認為,,未成年人犯罪并非天生屬性,而是復雜社會問題的產(chǎn)物,,故應對他們秉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治理,嚴格限制追訴條件為“特定罪名”和“特定情節(jié)”,,在打擊犯罪與教育感化間尋找平衡,。!
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16日發(fā)布了關于涉婦女兒童案件的情況報告,。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仍顯嚴峻,尤其是校園暴力現(xiàn)象需引起高度重視
2024-04-16 18:50:12近期4名不滿14周歲未成年被判刑原標題:二審維持原判!湖北一校長因強奸罪獲刑13年,,判決書顯示:一被害人未滿14歲今年1月,,湖北隨縣博愛特校校長劉愛業(yè)一審被判強奸罪獲刑13年,后其提起上訴,。
2024-04-09 08:35:46博愛特校校長因強奸罪獲刑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