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文化古跡被遺忘在校園里
五月初,隨著“五?一”假期的熱鬧景象,,民眾出行活動迎來高潮,,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5月2日晚,河南開封河南大學明倫校區(qū)內,,一座承載著百年歷史的大禮堂不幸遭遇火災,,這一事件迅速引起廣泛關注。對此,,國務院安委會立即采取行動,,不僅決定對此次火災事故進行掛牌督辦,還派遣督辦組前往當地,,協(xié)同河南省調查組加速調查,,力求盡快查清事故原因,并依法依規(guī)追究責任,。別讓文化古跡被遺忘在校園里,。
火災之后,網絡上流傳開一篇題為《教育建筑遺產的消防與可持續(xù)保護利用研究》的碩士論文,,作者以河南大學近代建筑群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建筑遺產的消防安全與可持續(xù)保護。這篇論文因事故的發(fā)生而被置于風口浪尖,,不少網友認為其內容空洞,,尤其在大禮堂受損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諷刺,。
針對這一現象,,某資深媒體人及社會學者老K(匿名)表示,盡管不能斷言所有學術論文空泛無物,,也無法期望單篇論文能避免歷史建筑遭受災害,,但論文背后的學術標簽與實際發(fā)生的悲劇形成鮮明對比,,引人深思。老K指出,,當前社會的一大特征是流動性和反脆弱性,,科技進步使得人為因素的重要性相對減弱。他強調,,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產生價值,正如要解決空洞的論文問題,,最終還需回歸到具體,、真實的感性認識上。別讓文化古跡被遺忘在校園里,。
老K認為,,面對論文與現實之間的脫節(jié),應鼓勵研究者深入實際,,與修復古建筑的工人一同工作生活,,從最基層了解情況,這樣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問題所在,,從而在學術研究中融入更多實用性和針對性,。他提出,即使是最粗糙,、最具挑戰(zhàn)性的現實細節(jié),,也能成為學術研究中寶貴的感性材料,促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合,。
總之,,這次事件不僅引發(fā)了對學術研究實用價值的討論,也提醒人們在追求知識理論的同時,,不應忽視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通過更加接地氣的研究方法,或許能夠有效預防類似的悲劇重演,,更好地保護寶貴的文化遺產,。
作為河南大學的精神象征,,突如其來的大火,,不僅讓大禮堂遭受嚴重損毀,更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唏噓背后,,也為藏在百年高校里的文化建筑古跡保護敲響了警鐘。
19世紀末期,,隨著延續(xù)上千年科舉制的廢除,,中國現代大學在風雨飄搖時代變局中萌芽,。官辦、私立,、教會辦……各類“新學堂”出現在中華大地,。除了河南大學以外,國內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學留存了不少文化建筑古跡,。它們不僅是中國近現代教育歷史的見證,,更承載著一所大學文化記憶和歷史沉淀,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和保護,。
北京大學紅樓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北京大學紅樓,,建于清朝末年,見證了北京大學從京師大學堂到現代高等教育的轉型過程,。1961年,,北京大學紅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古樸典雅的紅樓作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營壘,,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新潮社,、國民雜志社,、新文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等許多革新團體都曾在此活躍,;《新潮》《國民》《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就設在地下室的紅樓印刷廠印制出版,。
一棟紅樓見證著百年歷史,也是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校訓的生動實踐,。
清華大學清華學堂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負責直接選派學生游美,同時著手籌設游美肄業(yè)館,。兩年后,,游美肄業(yè)館改名為清華學堂。2001年,,作為“清華大學早期建筑”的一部分,,清華學堂進入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上,,清華學堂曾是培養(yǎng)國學人才的搖籃,。曹云祥任校長期間,,清華學堂先后聘請了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著名學者擔任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他們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等薈萃于清華學堂,,成為當時中國文、史,、哲諸學的頂流,。
2010年11月,清華學堂突然失火,,大樓東部部分屋頂被燒塌,,清華大學通報稱,大火未對清華學堂主體結構造成影響,。
東南大學大禮堂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中國南部其方里不下五百萬,,其人口不下2萬萬,其學者不下數十百萬,,卻沒有一所中國自辦的大學,,使向學之人無處就學,博學之士無處安身,?!?/p>
1920年春,時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的郭秉文聯合張謇,、蔡元培,、蔣夢麟等10人提出建立東南大學的建議,次年9月,,“國立東南大學”正式成立,,郭秉文聘請杭州之江大學的美國建筑師韋爾遜擬定通盤規(guī)劃。校園的主體建筑由“四館一堂”(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生物館和大禮堂)構成,。
東南大學大禮堂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東南大學大禮堂以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為母本,,采用文藝復興風格,中央是銅制大穹頂,,高聳挺拔,,南面突出帶愛奧尼列柱和三角山花的前廊。
東南大學拉開了中國自辦大學的序幕,,此后中國現代大學體制日漸完備,。東南大學大禮堂也見證著中國通過教育的改革走上自立與自強之路。
浙江大學之江大學舊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而地處錢塘江畔,、六和塔邊的之江大學舊址,,曾經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司徒雷登與其淵源頗深,,1908年,,司徒雷登執(zhí)教之江大學,在之江大學的校園里先后生活了10年,。他的弟弟司徒華林則是之江大學的第三任校長,。
不同于在中國其他教會大學多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之江大學采用了完全西式的建筑風格,,包括古典復興主義,、中世紀哥特風格等,之江大學時期建造的40余幢歷史建筑,,百年風雨之后至今仍存在且基本完好的主要歷史文物建筑還剩22幢,。作為中國保存的較為完整的教會大學舊址之一,2006年05月25日,,之江大學舊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著名學者夏承燾、張允和,、周有光,、施蟄存、戴望舒,、戴杜衡,、張?zhí)煲怼⑷~秋原等都曾在之江大學的校園里留下足跡,。
校園的地標性建筑“鐘樓”是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筑,,四個方向均能看到圓形的巨鐘,鐘樓前后有拱形門貫通,。這棟建筑與著名報業(yè)家史量才有著密切關系,。史量才在之江大學困難時期,多次伸以援手,,捐助了大量辦學經費,,還將唯一的兒子史詠賡送到校內深造。在史量才逝世的第二年,,家人根據他的生前遺愿,,向學校捐贈了一座樓,取名“經濟學館”,即現存的“鐘樓”,。
新中國成立后,,原之江大學的各院系并入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財經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師范學院等學校,,為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到了示范和導向作用,。
浙江大學之江大學舊址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都有各自獨具特色的文化建筑古跡,,它藏在大學校園中,,忠實地記錄了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在時空變化中,繼續(xù)賡續(xù)傳承百年文脈,。別讓文化古跡被遺忘在校園里,。
?近日,,董宇輝小作文事件引發(fā)東方甄選一系列回應,粉絲的非理性舉動,,也給企業(yè)的正常運營造成一定影響,。
2023-12-14 16:38:32警惕飯圈文化侵襲各行各業(yè)5月16日的夜晚,山東泰山隊即將在主場迎來與深圳新鵬城的對決,。然而,,根據最新消息,這場賽事很可能延續(xù)之前的規(guī)定,,禁止汽笛進入觀眾席
2024-05-15 22:59:52媒體談泰山主場汽笛被取消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地方考察調研,從城市社區(qū)到田間地頭,,從特色經濟到共同富裕,,無一不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2024-02-11 21:54:20焦點訪談丨新家園里迎新春——牢記總書記囑托【編者按】本文是上海外國語大學(SISU,,即“西索”)上海全球治理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院“歐洲研究”特色研究團隊與澎湃新聞國際部合作推出的專欄“西索歐洲評論”的第38篇
2024-06-10 09:02:07別讓中歐越來越看不懂彼此【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陳立非】臺灣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國文老師區(qū)桂芝批評民進黨推出的“108課綱”“去中國化”,尤其是刪掉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廉恥》一文
2023-12-14 10:55:21媒體批民進黨“無恥文化斷根”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