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婦給自己轉賬97萬銀行報警
杭州市民宋女士遭遇了一起巧妙的詐騙案,。她在朋友圈看到兌換美元的廣告,,考慮到女兒在國外留學需要生活費,便決定嘗試,。對方聲稱是替一位香港朋友轉發(fā)信息,,并建立了群聊以便直接溝通。很快,,“香港客戶”告訴宋女士,,他已經(jīng)將20萬美元轉到了她的香港匯豐銀行賬戶,并出示了轉賬截圖,。宋女士在匯豐銀行應用程序上查看確認后,,隨即轉賬140多萬元人民幣到對方指定的銀行卡。然而,,不久后,,她接到杭州反詐中心的電話,這才意識到那筆所謂的“到賬”款項已被撤回,,且“香港客戶”已失去聯(lián)系,,自己損失慘重。
這里揭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金融知識:在某些情況下,,“到賬”并不等同于“入賬”,。特別是在香港地區(qū),支票從入賬到真正可用存在一個24小時的核賬窗口期,。期間,,收款人會先收到一個僅為“掛賬”狀態(tài)的通知,即資金看似在賬戶上,,但實際上不可用,。直到第二天的到賬通知,資金才變?yōu)榭蓜佑?。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內付款人可隨時撤銷轉賬。另外,,周末銀行系統(tǒng)數(shù)據(jù)更新延遲,,也給詐騙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間,。
還有一種詐騙手法稱為“跳票”,即因支票賬戶余額不足或其他問題,,銀行無法完成支票兌現(xiàn),,資金實際上并未轉入。詐騙者常利用這種時間差制造假象,,誘使受害者相信資金已成功轉移,。
騙術的運作模式通常是,騙子通過社交網(wǎng)絡或換匯群組接觸潛在目標,,先以小額優(yōu)惠換匯建立信任,,再誘導受害者進行大額交易。一旦受害者轉賬,,騙子則利用上述金融流程的盲點迅速撤資消失,。
為了避免此類騙局,公眾需謹記幾個要點:警惕那些急于要求通過支票轉賬并退款或返利的情況,,尤其是當對方持續(xù)催促時,。在確認資金是否真正到賬時,應關注“可用余額”,,嘗試提現(xiàn)或轉賬測試,,以驗證資金的可使用性。對于有海外換匯需求的朋友,,務必通過正規(guī)金融機構處理跨境匯款,,了解境外銀行的入賬規(guī)則,知曉款項在正式入賬前可被撤銷的風險,。一旦察覺受騙,,應立即收集證據(jù)報警,。
總之,,提高警惕,深入了解金融交易流程,,選擇官方渠道進行資金往來,,是防范此類詐騙的關鍵。
收到聲稱來自“教育機構”的短信,,宣稱將主動退還學費,這可能是新出現(xiàn)的“清退學費”詐騙手段,。銀川地區(qū)已有多人遭遇此類騙局
2024-05-27 11:43:33老師收9.1萬陌生轉賬報警并退還7月14日,"工資卡轉賬限額被降到500元"成為微博上的熱點話題,。此前有報道指出,,上海的蘇先生在未經(jīng)預先通知的情況下,遭遇工資卡每日轉賬限額下調至500元的情況
2024-07-15 16:54:13有銀行轉賬限額被降到500近年來,,銀行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反詐騙形勢,,實施了一系列賬戶監(jiān)管措施,其中包括取款超過2萬元需向派出所報備及下調線上交易額度等,這些措施引發(fā)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2024-07-14 08:31:37有人工資卡轉賬額度被降到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