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中的溴酸鹽從何而來
7月16日,,農夫山泉向香港消委會發(fā)出律師函,,要求對方正式致歉,。這一舉動源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前一天發(fā)布的報告,,該報告顯示,,在測試的30款常見瓶裝水中,,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百歲山和農夫山泉在內,,檢測到每升含有3微克溴酸鹽,,這一數(shù)值達到了歐盟對經(jīng)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設定的溴酸鹽最高限制,。
針對此事件,,食品工程博士及食品作家云無心于16日上午接受了新黃河·大魚財經(jīng)的專訪,他對農夫山泉溴酸鹽問題進行了分析,。云無心認為,,農夫山泉在律師函中的解釋合乎邏輯。他解釋道,,溴酸鹽是在飲用水臭氧消毒過程中,,臭氧與水源中存在的天然溴反應生成的。相較于傳統(tǒng)的氯氣殺菌,,雖然臭氧殺菌成本較高,,但它更為高效便捷,因此被某些瓶裝水生產線采用,。
農夫山泉中的溴酸鹽從何而來 殺菌副產物引爭議
云無心指出,,世界衛(wèi)生組織、各國(包括中國,、美國及歐盟)設定的飲用水中溴酸鹽的安全限量均為不超過10微克/升,,而此次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測的所有樣品均低于這一標準,意味著產品是安全的,。關于健康風險,,世衛(wèi)組織評估顯示,,若一個人一生中每日飲用含10微克/升溴酸鹽的兩升水,,患癌風險僅增加十萬分之一,因此飲用水中的溴酸鹽風險極小,。
對于歐盟將礦泉水的溴酸鹽標準設為不超過3微克/升,,云無心說明這是因為理論上天然礦泉水不應添加任何處理,,故其標準反映了理想狀態(tài)下的無溴酸鹽或極低含量。他推測,,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可能因農夫山泉名稱給人的礦泉水印象,,而采用了歐盟礦泉水標準進行評判,但實際上應依據(jù)地表水或飲用水的標準來衡量,。農夫山泉在律師函中也強調,,即便按歐盟礦泉水標準衡量,其產品依然符合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名稱易令人誤解,農夫山泉實際上從未宣稱自己是礦泉水,,而是定位為地表水,,應遵循飲用水而非礦泉水的標準。報道發(fā)布后,,農夫山泉股價受到影響,,單日最大跌幅達到3.6%。這起事件不僅引發(fā)了對農夫山泉產品分類的討論,,也對其市場表現(xiàn)產生了即時影響,。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品牌興衰可能僅在一瞬之間,,尤其對于擁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大眾消費品而言,任何微小變動都可能使其成為輿論焦點
2024-07-17 09:21:46百歲山,、農夫山泉回應溴酸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