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tǒng)競選中,對華政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兩黨都在競相發(fā)表最強硬的言論,,表示要對中國采取嚴厲措施并限制其全球影響力。這凸顯了美國對華政策辯論的第三個特點:在當前的美國政治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的“鴿派”和“鷹派”二分法已經(jīng)難以全面反映美國對中國的復雜看法,。鑒于兩黨普遍認同中國對美國構(gòu)成重大挑戰(zhàn),探討這一共識下的多種政策觀點更有意義,。
三方論戰(zhàn)
在對華政策上,,美國戰(zhàn)略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派別。第一派可以稱為“新冷戰(zhàn)斗士”,。這一派別認為,,中美競爭是零和博弈,,兩國已走入“新冷戰(zhàn)”,,美國需要采取更為強勢的策略。正如前總統(tǒng)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和美國國會前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外交事務》中所言,,美國“必須贏得而非管理”對華競爭,。在論證此觀點時,,他們和其他一些人借鑒了美國前總統(tǒng)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做法,將應對蘇聯(lián)威脅視為美國的一項首要任務,,以此來致力于贏得冷戰(zhàn),。
第二派可被描述成“競爭管理者”。與所謂“新冷戰(zhàn)斗士”不同,,這一派別認為中美競爭不是零和博弈,,因此制定一項與中國共存的戰(zhàn)略至關重要。這一觀點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2019年在《外交事務》上發(fā)表的文章,,后來他們兩人都加入了拜登政府,。他們認為,與中國的競爭是“需要管理的形勢,,而非需要解決的問題”,。2021年至2024年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副主任的杜如松(Rush Doshi)也是這個派別的成員。他們建議美國對中國的最佳戰(zhàn)略方針是以競爭為主,,以合作為輔,。
第三派可被叫做“和解派”。雖然這一派同樣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及其全球影響不滿,,但他們比其他派別更擔心中美競爭可能會升級為激烈的對抗,。作為這一派別的代表性人物,國際關系學者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和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主張美國不應發(fā)起與中國的冷戰(zhàn),,因為冷戰(zhàn)本質(zhì)上很危險,。在他們看來,博明和加拉格爾對勝利的幻想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美國通過(對華)施壓來促成變革的結(jié)果,,既可能是削弱威權,但也同樣可能是鞏固威權統(tǒng)治,?!币虼耍诐嶊睾退固共裾J為,,中美共同降低戰(zhàn)爭風險,,并在氣候變化和公共衛(wèi)生等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合作,符合兩國的利益,。
美國副總統(tǒng)哈里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場競選活動中指出,,特朗普提議的進口關稅實質(zhì)上是對美國消費者征的一種“特朗普稅”,,這將增加民眾的生活成本,對美國人造成負面影響
2024-08-19 16:55:12哈里斯稱特朗普稅將摧毀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