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年,,瑞典科學(xué)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Celsius)提出了“攝氏度”(符號為℃)的溫標概念,,但遠未被廣泛接受,。當(dāng)時科學(xué)家常用的是拉謀氏溫標,,即以法國科學(xué)家拉謀(Raeumur)命名的,、設(shè)水的冰點為0度而沸點為80度的溫標,。來華的法國傳教士AntoineGaubil(宋君榮),,則使用新式的酒精溫度計以拉謀氏溫標來記錄氣溫,。
1743年是清乾隆八年,三十二歲的清高宗弘歷還不知道即將迎來一個怎樣的夏天,。從農(nóng)歷五月開始,,華北的天氣就明顯比往年更熱,《清高宗實錄》載“溽暑炎蒸,,甚于往歲”,。學(xué)者王先謙著有《東華續(xù)錄》,稱“六月丙辰,,京師威暑”,。一個“威”字,,熱浪的壓迫感撲面而至。
清袁江《驪山避暑圖》
華北各地地方志,,“人多暍死”是這一年最常見的語句,。河北《正定縣志》記載,最熱的時候有“焦氣觸人”,?!陡咭乜h志》記載,如今石家莊市的高邑縣,,就算連墻腳的背陽處都熱得如火燒一般,,中午時連鉛錫等金屬都被曬化?!陡∩娇h志》記載,,山西臨汾浮山縣“道路行人多有斃者”?!短旖蚩h志》記載,,“土石皆焦”,屋頂上的瓦片都被曬裂,?!栋残驴h志》記載“雞子不抱成”,不用母雞孵蛋,、小雞自己就出來,。
1722年就來京居住的法國傳教士宋君榮,已經(jīng)算是中國通和老北京了,,他沒有見過這樣的高溫,,他在寫給巴黎國家科學(xué)院的報告里描述:
“北京的老人稱,從未見過像1743年7月這樣的高溫了……7月13日以來炎熱已難于忍受,,而且許多窮人和胖人死去的景況引起了普遍的驚慌。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爾后在路上,、街道或室內(nèi)被發(fā)現(xiàn),這主要發(fā)生在貧困區(qū),,死者多為貧民……高官統(tǒng)計,,7月14日到25日北京近郊和城內(nèi)已有11400人死于炎熱……”
6月17日下午15時46分,北京氣溫達到37.2℃,,創(chuàng)下今年來的氣溫新高,。高溫暑熱天氣下,圓明園,、頤和園等旅游景區(qū),,游人們或打傘、或在樹蔭下,,以躲避烈日暴曬,。
2024-06-18 08:21:51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