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財政部以防止美國投資推動中國相關科技發(fā)展從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宣布自2025年1月起禁止對“用于軍事尖端技術”的中國半導體,、量子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這一決定一度引發(fā)熱議,,但幾天觀察下來,,業(yè)界總體上反應不大,。
業(yè)界反應較為平淡的原因在于“不意外”。早在2023年8月,,拜登政府就曾頒布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投資者在這三個行業(yè)領域對中國實體進行特定類型的投資。相比之下,,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推出的《芯片和科學法》以及2023年逼迫荷蘭與日本政府出臺光刻機等先進芯片制造設備的管制細則,,對半導體業(yè)界的震動更大。
另一個原因是“可替代”,。盡管受投資限制令影響,,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AI等科技創(chuàng)新板塊出現了一定缺口,,但良好的預期吸引了其他各路資本紛紛進入,。A股半導體芯片板塊自9月底以來表現強勁,成為硬科技領域領漲先鋒,。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高科技領域不缺少市場的看好,,也不會缺少發(fā)展的資金。認為中國科技失去美國投資就無法發(fā)展,,只是美國政府的一廂情愿,。
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一系列對華攻勢取得一定短期效果后,,最終都只能得出一個苦澀的認識,,即中國“不好對付”。他們的落差感源于找錯了參照系,?!缎酒瑧?zhàn)爭》等書籍代表的美國觀察往往會提出不切實際的限制目標,夸大了美國的控制力,。這些美式幻想很大程度將中國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的成就歸因于美國的“松懈”,,主張只要提高警惕、收緊控制,,就能讓中國不僅無法發(fā)展先進芯片,,甚至造成已成型的芯片制造能力逆轉。例如,,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埃斯特維茲寄希望于中國的先進芯片制造設備“壞掉”,,認為只要美國公司不提供零部件和服務,就能使中國慘遭打擊,。
白宮與美國一些政客并不能理解復雜的芯片制造,,同樣也不太可能了解量子信息、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的細節(jié),。他們會召開聽證會,向專家咨詢討論以制定政策細節(jié),,但很難擺脫“政治優(yōu)先”的固有思路,,讓專家只給出符合政治意圖的細節(jié)建議,客觀的內容也就很難留在報告上,。
雖然在專家輔助下,,條文細則在具體技術指標等方面看似很專業(yè),但掄起的制裁大棒打向中國后往往也會傷到自己,。幾次三番下來,,各國政府、企業(yè)也開始自行尋找出路,,以應對美國“一拍腦門”的政策,,爭取在合規(guī)的前提下保護本國企業(yè)利益。
事實證明,,雖然美國的破壞性政策越出越多,、越來越細,但全球企業(yè)的應對也愈發(fā)嫻熟,,對產業(yè)的沖擊感逐漸減小,。而一項項突破性成果也讓外界重新認識中國自研實力。如7納米先進芯片,、量子計算機原型,、人工智能應用,雖然美國某些政客將中國科技突破的原因歸結為模仿,、技術泄密,,但從業(yè)者不難從產品中看出中國同行的水平。
某種程度上,,美國政客的制裁也算是中國在關鍵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的動力之一,。在國內科技技術研發(fā)還不成熟、應用還不普遍的早期階段,,不少中國投資者真正擔心的是美國突然取消制裁,,轉而鼓勵企業(yè)采取傾銷策略,擠壓國內企業(yè),,造成自主研發(fā)產品的市場大幅縮水,。美國政客的制裁反而給自研產品留出了成長空間。
美國的各項限制政策也給自己挖了三個“大坑”,。一是巨大的資金缺口,。在《芯片和科學法》通過一年多后,,許多接受者申請的資金仍未到位。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報告稱,,《芯片和科學法》僅研發(fā)部分就有80億美元的撥款缺口,。二是高昂的制造成本。相比在中國臺灣制造的芯片,,臺積電俄勒岡州晶圓廠生產的芯片成本要高出50%,這部分成本最終也只會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降低消費意愿,。三是造成美國與盟友間裂痕。美國的政策一方面限制中國高新產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則是要吸引海外產業(yè)到美國,。這對其盟友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因此也紛紛采取措施阻止產業(yè)外流,,形成拉鋸,。
一面是美國越來越高昂的生產成本,一面是中國不斷的科技突破與充滿活力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yè)開始重新權衡利弊,,面向未來。在美財政部頒布禁令的當天,,英特爾宣布將擴容位于成都高新區(qū)的封裝測試基地,,并增加3億美元的注冊資本;計劃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高通中國區(qū)董事長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期待進一步拓展在華產業(yè)合作,。
時至今日,美國對華科技制裁越來越吃力的頹勢正慢慢顯露出來,,自身的問題也在這一過程中接連暴露,;而中國高新領域企業(yè)熬過嚴冬,在市場與各界的支持下茁壯成長,,不斷優(yōu)化的營商環(huán)境也吸引著全球高科技企業(yè)來華共建產業(yè)良好生態(tài),,分享發(fā)展成果。此消彼長之下,,美國的“獨夫”行徑終將給自己帶來“失道寡助”的結果,。
美國貿易政策咨詢公司Strategic Access的首席執(zhí)行官戴維·多德韋爾在《南華早報》發(fā)表文章,批評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未給其經濟帶來益處
2024-08-21 05:56:08美學者:美對華加關稅沒有任何好處美國財政部發(fā)布了對華投資限制的最終規(guī)則,。中國貿促會在10月31日上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言人孫曉對此表示,中國工商界堅決反對這一措施
2024-11-01 08:49:00工商界批美對華投資限制是科技霸凌美國財政部近期提出了一項對外投資的新規(guī)草案,旨在限制美國投資者在中國的半導體,、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進行投資
2024-07-02 22:40:11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對華AI相關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