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柴氏祠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顒樱习倜麗坌娜耸魁R聚一堂,,共祝邱柴氏太婆124歲生日,。這個距離南部縣城90公里的偏遠(yuǎn)山村山清水秀,邱柴氏太婆自1901年1月1日出生以來,,歷經(jīng)一個多世紀(jì)的風(fēng)雨,,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清晨,,陽光灑進(jìn)房間,,邱柴氏太婆自己起了床,穿上喜慶的蜀錦新衣,,精神煥發(fā),。她熟練地梳頭,黑頭發(fā)竟比白發(fā)還多,。隨后,,她步履穩(wěn)健地走到后院,給鵝群投喂食物,。邱柴氏太婆和60歲的孫女邱桃花住在路邊的一棟三層小樓里,。盡管視力模糊、聽力不佳,,老人依然聲音洪亮,,樂觀開朗。
邱柴氏太婆的長壽與她的生活習(xí)慣密切相關(guān),。她一日三餐規(guī)律,每晚8點多睡覺,,還能自己梳頭,、燒火、喂鵝,動作麻利手不抖,,飯后還在院子里散步,。她最愛吃粗茶淡飯拌豬油,年輕時每晚都要吃一大碗油拌面,。盡管因眼疾和耳疾被醫(yī)生勸誡少吃動物脂肪,,但她對豬油的喜愛從未消失。遠(yuǎn)嫁攀枝花的女兒每年熬豬油托人帶回,,村里老人也常送殺年豬的板油,,讓她感受到鄰里的關(guān)愛。
邱柴氏太婆早年飽經(jīng)生活的磨難,。小時候還是清朝時期,,人們沒有飯吃,她曾上山找野菜充饑,。未出嫁時,,她被稱為柴會計,雖沒文化但算賬精準(zhǔn),。集體生產(chǎn)時期,,她勇挑重?fù)?dān),耕田翻土,、挑糞壘石等男人干的重活從不退縮,。40多歲時,丈夫突然離世,,她堅強地獨自撫養(yǎng)4個孩子,,即使經(jīng)濟困難也要讓孩子節(jié)慶時有新衣穿、有白饃吃,。70多歲時,,大兒子因病早逝,兒媳改嫁,,留下孫女由她撫養(yǎng),。每次遭遇不幸,她都能在短時間內(nèi)放下悲痛,,以笑臉迎接新生活,。
每年太婆生日,村民們都會自發(fā)前來相聚,,分享生活點滴,。這次124歲的生日慶典在附近一個百年四合院進(jìn)行,志愿者將四合院布置得紅彤彤的,,貼上紅對聯(lián),,掛滿紅燈籠。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嘮家常,聊新年的打算,,一起回憶太婆的過往,。邱柴氏太婆身著新衣,精神矍鑠地坐在堂屋中間,,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后人們和志愿者愛心人士圍繞老人身旁,送上精心準(zhǔn)備的禮物,。跪拜開始,,邱柴氏的后人在四合院里齊齊跪下,祝老人福如東海,?;ü捩?zhèn)黨委書記馮潔上臺致謝,祝老人長命200歲,。
外孫女楊吉文當(dāng)天特地從外地回來,,手里捧著一碗自己搟的手工面,滿懷深情地祝福外婆,。宴會上,,還有一個精美的多層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邱柴氏太婆不僅是長壽的典范,,更是柴氏祠村“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象征,。壩壩宴開始了,,南部特色的臥龍鲊、肥腸等農(nóng)家菜端上來,,老人坐在正席上接受大家的祝賀,,不時點頭致謝。四合院里炊煙裊裊,,菜香四溢,,孩子們在院子里嬉笑玩耍,歡笑聲回蕩在整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