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持續(xù)上漲,本月價格比去年同期暴漲90%,。這一現象引發(fā)了民眾和專家的反思,。在此背景下,有日本媒體試圖將國內許多商品的價格波動歸咎于中國,,甚至出現了自相矛盾的說法,。
2月16日,全日本新聞網(ANN)在節(jié)目中聲稱,,日本米價被中國人炒高,。其依據是一名目擊者在橫濱中華街看到一名疑似中國女子購買大米,并表示“有多少就買多少”,。然而,,該媒體并未確認這名女子的真實身份及所購大米的最終去向。這種說法導致一些人在評論區(qū)責怪中國人讓日本人買不起大米,。
不過,,這種說法很快遭到其他日媒和網民的駁斥。據日本《周刊文春》等媒體報道,,日本米價暴漲的主要原因是大米產區(qū)在去年夏季出現極端高溫,。此外,日本政府為了保護農業(yè)協(xié)會的利益,,遲遲不將儲備糧投入市場,,使得問題進一步惡化。
日本IT media新聞網26日發(fā)布的一篇文章指出,,把日本社會問題歸咎于中國成了某些媒體的慣用手段,。例如,全日本新聞網關于米價上漲的敘述完全經不起推敲,。還有日本網民援引此前報道指出,,美國洛杉磯亞洲超市內出售的日本產大米,,在算上運輸、稅費等成本后,,售價仍比日本本土便宜,。這中間的差價無法用“大米被外國人買走”來解釋。
中日兩國網民還發(fā)現,,除了大米價格外,,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媒體還將咖啡,、魚,、牛肉、胡椒以及可可和日本威士忌的價格波動歸咎于中國,,角度各不相同且自相矛盾,。例如,《日本經濟新聞》2月18日一檔節(jié)目提到,,由于此前中國大量購買日本威士忌,,商家加大了生產和采購,但隨著中國顧客消費熱情下降,,囤積了許多威士忌的商家措手不及,,酒水價格不斷下跌。而去年5月,,《日本經濟新聞》則稱,,由于中國對榴蓮的需求上升,東南亞多國農民選擇種植榴蓮而非咖啡豆,,導致日本人喝咖啡的成本大幅上升,。
這種將一切問題與中國聯(lián)系起來的敘事邏輯忽視了現代經濟體系的復雜性,容易制造矛盾,,不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
據日本廣播協(xié)會報道,,日本米價比去年同期暴漲90%,,這一情況令許多日本民眾感到憤怒,并質問政府為何遲遲不采取措施平抑米價
2025-02-27 08:58:39日本米價暴漲90%引發(fā)民眾憤怒日本超市里消失的大米已開始重新上架,,“令和大米騷動”正朝著平息的方向發(fā)展。
2024-10-14 09:49:27日本米價重返“1袋3000日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