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但許多家長有更直接的期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好看了」,,就尋求早矯。
康啟超是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yī)院口腔科的主治醫(yī)師,,家長們來到他的診室,,指著自己的孩子問,為什么這道牙縫這么寬?為什么新長的牙齒這么大,?為什么嘴唇變得這么厚,?可不可以早矯改善?
康啟超只能逐一分析:換牙期出現(xiàn)牙縫,、恒牙顯得比乳牙大,、新?lián)Q的牙齒不太整齊,這都是正常的,,有可能隨著發(fā)育改善,。至于嘴唇厚,那可能是本來就生得厚,,和牙齒或面相無關,。自然也都和早矯無關。
前段時間,,一位知名運動員的女兒因為「下巴后縮」上了熱搜,不少家長來問張丁醫(yī)師,,我家孩子是不是也是這情況,?這需要治嗎?
「有些家長喜歡拿白種人對比,,好像像他們的頦部那樣明顯才是標準的,,但東方人的下巴就是偏圓潤的多?!箯埗》磸偷叵騺碓L者們解釋,,頦部的輪廓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多,頦部輪廓圓潤并不一定是「頜骨關系有問題」,,更何況,,標準本就是人定的、是主觀的,。不標準,,不代表必須介入治療。
在張丁的經驗中,,真正迫切需要早矯治療的孩子,,「不到來診的一半」。
遇到那些可矯可不矯的孩子時,,張丁還是會推薦先觀察——至少可以為家長省下一筆開銷,,也避免對孩子過度治療,「早矯是很漫長,、很難熬的過程,。」據了解,國內的早矯收費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通常都需自費,;兒童早期矯治,因為要調整頜骨的生長,,基本一年起步,,佩戴完了矯正器,或許還要戴保持器直至12歲換牙完成,。而且,,早矯是需要患者與家長共同配合的。家長的意愿再強烈,,遇到孩子不堅持佩戴矯正器,,早矯也會陷入僵局。
張丁接診過一個下頜后縮的孩子,,早矯采用Frankel二型矯正器,,療程正常推進的話,一年時間就能見效,。但孩子不能按要求堅持每天佩戴10-12小時,。家長倒是熱情很高,好多次復診,,他爸爸無奈地對他說:「大哥我求求你戴吧,!」可家長的意愿很難轉化為孩子的實際行動,療程一再拖長,,從10歲拖到12歲,,孩子的恒牙替換完畢,早矯窗口期關閉,。過去兩年為了矯正所花的金錢,、時間,都打了水漂,。
不過,,在更多時候,求「矯」者們的決心很重,。
康啟超婉拒過一些家長的早矯請求,,回頭又聽說,他們去了別的醫(yī)院或診所尋求治療,。
開始早矯后,,牙套總在小遠嘴里磨出潰瘍,頭帽剛戴上去一兩天時,,會把他的牙頂?shù)盟崽?。按醫(yī)囑,頭帽需要每天佩戴12小時以上,而上學時佩戴既危險,,也怕招搖,,就只能放了學在家時戴。于是放學到家就趕緊吃飯,,吃完飯就趕緊戴上,,到第二天起床,勉強夠時長,。只是佩戴期間,,小遠再想喝口水、吃個零食就難了,,連說話也很吃力,。
但云舒說他很少抱怨。之前做根管治療時,,小遠哭鬧又掙扎,,云舒以為他會懼怕、厭惡看牙,。沒想到,,對于早矯,孩子的配合度出奇的高,,沒多久甚至學會了自己佩戴頭帽。
是不是孩子感受到了她的焦慮,?或者孩子自己也對美有了追求,?云舒沒有深究這個問題。她當然也心疼孩子,,但只要能改善孩子的面容,,這些不適與麻煩不算什么——在云舒看來,開雙眼皮,、做早矯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變得更完美。曾經的她沒有矯正的機會,,是為遺憾,,所以她堅定地要讓孩子擁有這樣的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4
有時候,在診室里,,檢查還沒開始,,家長嘴里就蹦出醫(yī)學名詞:反頜、對刃、深覆合……他們對矯正器的分類也頗有研究,,會主動提議,,是不是應該「戴個頭帽」或者「擴個牙弓」?
盡管家長們的措辭或判斷并不總是準確,,受訪的醫(yī)生們都發(fā)現(xiàn),,知識型家長越來越多了。
云舒帶著孩子就醫(yī)前,,把互聯(lián)網上一位著名早矯大夫的上百條科普短視頻看了一遍,。弄清了錯頜畸形的分類、頭帽工作的原理不算稀奇,,她甚至知道了孩子會「露齦笑」,,是因為「上頜骨垂直線發(fā)育過度」。
山東媽媽小彭原本只是想搜一搜,,兩歲孩子的下牙為什么會略微覆蓋上牙,。她很快了解到,這是輕微的反頜,,任其發(fā)展下去,,「輕一點的話就是難看,地包天,,嚴重起來會影響吃東西」,。她記得有一位素人博主,反頜嚴重到張嘴困難,,說話時臉頰發(fā)酸,,不得不動手術干預,她看得觸目驚心,。
從孩子兩歲半起,,她就四處帶他看牙。孩子今年五歲,,已經試過兩種早矯方案,。
小彭說,自己很難被身邊人理解,,「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心疼孩子,覺得牙齒是小問題,,又不耽誤吃喝,,非要矯正也可以等長大了做?!沟龍猿譃楹⒆釉绯C,。她覺得自己辨識出了風險,,就要降低風險。
佳欣也是知識型育兒的代表,。兒子貝貝萌出第一顆乳牙后,,她就按著科普書籍的說明,觀察乳牙的顏色與形狀,。她買了指套牙刷清潔孩子的乳牙,,涂氟、窩溝封閉,,也都按書上指示的時間段做,。
貝貝一歲多的時候,她第一次為他的牙感到憂慮:科普雜志上說,,孩子的第一批乳牙是芝麻一樣小的,,但貝貝的門牙比一般孩子大一號,他的牙床在那時就已顯得很擁擠,。
貝貝上幼兒園后,,更多關于牙的知識包圍了她。園里定期發(fā)放當?shù)厮搅⒀揽圃\所的表格,,列出譬如牙列,、齲齒之類的檢查項,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異常,,可以帶著孩子去診所復查,。當?shù)匮揽圃\所的數(shù)量在那幾年猛增,每個小區(qū)門口都能找到那么兩三所,。對兒童牙齒的服務項目,,也從傳統(tǒng)的補牙、洗牙,,發(fā)展到了早矯,。就是在這些診所里,,貝貝確診了骨性二類錯頜畸形,,佳欣的憂慮又加深了一層。
同齡家長們聚在一塊兒,,聊來聊去都是關于孩子的OK鏡,、生長激素和早矯。貝貝看的第一位牙醫(yī)是鄰居推薦的,。他們住在燕郊,,每天送貝貝上校車,佳欣看到一車十幾個小朋友,,「至少三四個已經開始戴牙套」,。
就像有一套最科學,、最安全的模板擺在面前,你無法不照樣執(zhí)行——貝貝上一年級那年,,戴上了OK鏡,,也開始接受擴弓和頭帽治療。
或許有那么一兩個時刻,,佳欣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兒子的成長過度憂慮了——但過不過度不重要,,沒有哪種抉擇是絕對輕松的,當下「想太多」,,總比無所作為,、日后遺憾要好——那些懷疑又很快消散了。
張丁醫(yī)師理解家長們的憂慮,,「至少說明他們是負責任的,。」
曾有一位家長向張丁求助,,孩子的乳牙掉了好久了,,按道理要長新牙了,但新牙沒有如約而至,。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牙齦、牙齒狀態(tài)都很健康,,「純粹是長牙的時間還沒到」,。她告訴家長,牙齒萌出時間因人而異,,早一年晚一年都在正常范圍,,沒必要焦慮,你要做的只有等,。
有的家長在網上看到講解腺樣體面容的視頻,,對號入座了,急得一晚上睡不著覺,,第二天就帶著孩子來醫(yī)院檢查,。
為了盡快就診,這位家長沒有排50元的普通號,,掛了個幾百塊的協(xié)和國際部專家號,。在得到「不是腺樣體面容」的安全答案后,他很高興,、很知足地走了,。
除了孩子,大學生,、剛工作的年輕人,,都是張丁診室里的??汀,!缚忌洗髮W了,,可以為自己做主了,或者賺錢了,,想談戀愛了,,很多人都想著整牙改變一下自己?!顾龅竭^的年齡最大的患者,,是一位五十多歲、已退休的女士,。這位女士說,,牙齒整齊是她一輩子的心愿。
現(xiàn)在,,這個心愿,,家長們想要替孩子提前實現(xiàn)。
圖源電影《公主日記》
5
早矯滿一年時,云舒為小遠拍下側臉照片:他的嘴巴,、下巴少了肉感,,多出了些棱角。云舒十分滿意,,覺得兒子的氣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她把對比照片發(fā)上社交平臺,有網友評價,,孩子不如以前可愛了,。她不在乎,「就像有人喜歡雙眼皮,,有人喜歡單眼皮,,這都要看家長自己?!?/p>
貝貝剛開始戴頭帽沒幾個月,,大概是帽帶往后拽的力太大,,他的頭頂被勒出了一條凹槽,。佳欣嚇壞了,請醫(yī)生把帽帶換成了頸帶,,之后的矯正加力就落在了脖子上,。又過了兩三個月,,貝貝的頭頂凹槽長平了。
除此以外,,她覺得早矯帶給他們的都是驚喜?,F(xiàn)在,貝貝的上頜顯而易見地往回收了,,嘴不那么突,,就「不丑了」。就是下頜還有些后縮,,「和標準有一段距離」,。但不著急,她查過資料,,眼下應該是貝貝下頜骨發(fā)育的高峰期,,發(fā)育加上早矯助力,或許再等一年,,他的下巴就能被拉出來了,。她相信,他會越變越好看,。
也有的家庭,,早矯推進得不那么順利。
為了阻斷反頜,,小彭的孩子先是在三歲時,,戴過三個月的舌簧矯正器。效果很一般,,孩子日常靜止時的咬合是正常的,,但一吃東西,下牙還是蓋著上牙,。
于是小彭換了一家醫(yī)院,,讓孩子改戴牽引矯正器。四個月后結束矯正,,孩子從輕微的反頜變成了深覆合——按主治醫(yī)師的說法,,小孩子的深覆合是正常的,是在給頜骨發(fā)育留空間,。這說明矯正成功了,。
但小彭是位謹慎的媽媽,,那之后,,仍然每天要孩子把牙咬住給她看看,。這樣過了一年左右,,她發(fā)現(xiàn),,孩子又有了反頜跡象,,「咬住牙齒時,上面兩顆門牙還算正常,,旁邊的兩顆小牙已經被下牙給包住了,。」
小彭有些崩潰,。開啟第二次矯正時,,醫(yī)生提醒過她,孩子的爸爸,、姑姑,、奶奶都是反頜,,怕是這基因硬得很,。當下矯正,,是為了盡早干預,讓反頜發(fā)展得不過于嚴重,。所以她是有心理準備的,,即使這次矯正成功,孩子未來還是有可能變回反頜,。但她和醫(yī)生都沒有想到,,孩子會變得這么快,。
「基因是很頑強的,。」張丁醫(yī)師說,,接受早矯的孩子,,隨著日后的生長發(fā)育,再次出現(xiàn)錯頜畸形的情況并不罕見,。
所以,,她常常勸慰家長,牙齒是功能器官,,不是裝飾器官,,只要孩子的咬合沒有大的問題,,不用非得早矯到完美的境地。何況,,怎樣才算完美,?她建議,與其糾結完美,,家長們不如多為孩子預防齲齒和呼吸道疾病,,也預防啃手指,、吐舌頭等不良生活習慣。因為這些「外因」同樣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牙齒狀態(tài),。
不久前,,小彭到省口腔醫(yī)院又掛了個專家號,想為孩子開啟第三次早矯,,省口腔醫(yī)院的醫(yī)生也對她說了類似的話,。醫(yī)生請她緩一緩,,說太頻繁地矯正,,對孩子和家長的心理都會造成壓力,。
那就等到孩子換完四顆門牙再說吧,,小彭決定,。那可能是一兩年后的事了,她可以等,,但她不會放棄,。
雖然早矯之路坎坷,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早矯這件事,,她「一點都不后悔」,。她想的是,為了孩子,,矯一點,,是一點。現(xiàn)在多矯一點,,以后即使要再矯,,也可以少矯一點。
星語有著相近的心態(tài),。她想過,,如果不做早矯,兒子的未來無非兩種情況——隨著生長發(fā)育,,自然而然地長「好」了,,那皆大歡喜。但也可能「越長越殘」,,甚至壞到要動手術調咬合,。所以,早矯能不能帶來最好的結果,,她并不知道,,但如果有可能避免最壞的結果,她就愿意為之一試,。
今年4月初,,阿寶才開始戴頭帽,效果還有待觀察,。星語說,,自己的要求不高,只要早矯之后,,阿寶的牙突,、牙縫不過分明顯,哪怕牙列還是稍有不齊,,哪怕還有輕微的齙牙,,她都能夠接受。有句話叫「美人三分齙」,,過去不是有好些女演員都有微齙嗎,?她感嘆,她是愛美,,但她也從不期望得到一個完美的孩子,,只要通過努力,再好一點點就好,。
眼下她又有新的問題需要擔憂,。小女兒四歲半了,,和哥哥阿寶當年一樣,出現(xiàn)了笑露齦的情況,,「小牙齒齙得比哥哥那會兒還嚴重,。」哥哥的主治醫(yī)生也幫著看了看妹妹,,說妹妹確實有點問題,,但太小,可以過幾年再來診治,。
第一次帶阿寶去找這位主治醫(yī)師時,,星語就驚到了,醫(yī)生辦公室的墻邊堆了一大摞矯治器的包裝盒,,少說有幾十上百個,。每一個包裝盒對應一個正在做矯正的孩子?;蛟S,,不久的將來,,她家就將在里頭占據二席之地,。
根據作家徐則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北上》將于3月3日在央視一套開播,,愛奇藝全網獨播
2025-03-03 16:38:30白鹿北上造型短發(fā)戴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