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邛崍郊外的一間工作室里,,一把銹跡斑斑的古刀靜靜地躺在工作臺上,。王一凱戴上手套,拿起磨石,,開始了又一個漫長的工作日,。磨石與刀身接觸,發(fā)出“嗤嗤”的摩擦聲,。褐色銹層緩緩剝落,,千年前的鋼鐵本色漸漸顯露,。這把沉睡已久的古刀,,在他手中慢慢蘇醒。
1991年出生的王一凱是一名古兵器研磨師,。從業(yè)十年來,,他見證了無數(shù)承載歷史記憶的刀劍重獲新生。在他看來,,這是一門幾近失傳的手藝——如今全國從事這一行的可能不足十人,。
王一凱從小就對古兵器著迷。年輕時看到銹跡斑斑的古刀劍,,他總會想:“如果能讓它們恢復原貌該多好,。”然而,,當他真正決定學習這門手藝時,,卻發(fā)現(xiàn)幾乎找不到師傅,。古兵器研磨技藝從漢代傳承到清末,卻因戰(zhàn)亂等原因失傳了,。古代,,研磨師是獨立職業(yè),有完整的傳承體系,,但到近代已經(jīng)斷代,。
沒有師傅指點,他只能自學,。查閱古籍,、觀看國外視頻、四處拜訪行家......點滴積累中,,他逐漸摸索出門道,。最初幾年常常失敗,剛開始連磨石都不會選,,用錯了不僅除不掉銹,,反而會損傷刀劍。外行看研磨,,以為只是簡單的除銹拋光,。但在王一凱的工作室里,僅磨石就有很多種,。不同磨石的硬度,、顆粒粗細都不一樣,什么階段用什么石頭很有講究,。有些磨石需從地下深處開采,,按克計價,一塊內(nèi)云砥磨石售價兩千多元,,還有火山巖材質(zhì)的磨石,。研磨一把刀劍,通常需要六七塊不同的磨石,。
古兵器研磨一般包括除銹,、整形、粗磨,、細磨、拋光等工序,,每一道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準的手感,。最難的是整形,要純手工磨出刀劍的形狀,,線條必須筆直,,弧度要符合原始設計。比如一把漢劍有八個面,每個面的角度都不同,,全憑手感還原,。這種高度專注的工作極耗心神,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每次最多堅持四小時,。修復一件普通兵器需要一周,若是高級文物,,則要耗時一個月,。
3月11日,,海口市龍華區(qū)山高路關圣廟前人來車往,,路旁的一棵百年垂葉榕樹上新芽老葉摻雜,,一半嫩綠,一半墨綠,。這棵樹齡110年的垂葉榕樹曾枝繁葉茂,,樹冠如傘,是這條路上的標志性景觀
2025-03-12 21:36:26952株古樹名木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