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掌權后的過河拆橋,,大失所望的馬斯克,,已經開始為自己準備退路。那么,,這對曾經恩愛的“盟友”,,究竟為何產生分歧?馬斯克的退路又在何方,?
馬斯克曾經是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兩人一度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共同攻擊民主黨的政策綱領和政府低效等問題,。但如今,,這段政治上的“蜜月期”已然走向終結,。問題的導火索,,是一項由特朗普親自推動的“大而美”法案。這部內容龐雜,、政策力度巨大的財政和稅收改革方案,,不僅打破了美國國會內部的平衡,也徹底觸怒了馬斯克,。

綜合各方消息來看,兩人爭議的焦點之一,,正是特朗普推動削減電動車與清潔能源的補貼,,此舉對特斯拉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于是乎,,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猛烈抨擊,,稱這項法案將導致數(shù)百萬個就業(yè)崗位流失,破壞美國工業(yè)的未來,,是一場“政治自殺”,。
對此,當?shù)貢r間7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起猛烈反擊,,稱“馬斯克獲得的補貼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如果沒有補貼,,他可能就得關門大吉,,得返回南非老家了?!瘪R斯克也不示弱,,隨即在推特上回嗆道:“全部削減,就現(xiàn)在,?!边@場火藥味十足的公開爭吵,再一次撕碎了兩人剛剛彌合的關系,。
有分析認為,,馬斯克的回應,雖然充滿火藥味,,但其中也透露出一絲悲涼和轉向,。事實上,從馬斯克最近的種種言論和行為來看,,他的確已經在為自己“退路”做準備,。據(jù)《紐約時報》報道,馬斯克的好友,、硅谷投資人彼得·蒂爾近日在接受采訪時披露,,馬斯克已經不再相信火星可以作為地球問題的“逃生艙”——他曾經描繪的那個讓人類逃離地球、重建社會秩序的火星殖民夢想,,如今也只剩下純粹的技術追求,。

蒂爾指出,,2024年是馬斯克思想的轉折點,。曾幾何時,馬斯克把火星當作一個烏托邦式的“備份地球”,,一個遠離地球紛爭和政治正確的新社會藍圖,。但隨著對人工智能,、全球意識形態(tài)擴張的認識加深,馬斯克意識到,,即使人類到了火星,,也無法擺脫地球的政治紛爭。
與此同時,,馬斯克也在為自己的“科技帝國”多線布局,。他高調訪問沙特,推廣星鏈和自動駕駛出租車,,SpaceX加速承接中東商業(yè)發(fā)射訂單,,特斯拉則加快在奧斯汀建設機器人出租車平臺,試圖用Cybercab等新產品挽回市場頹勢,。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他公開呼吁成立“美國黨”取代共和黨,并宣布:“若‘大而美’法案通過,,第二天他就要建立關心人民的新政黨,。”從太空夢到第三政黨,,不難看出,,這位“科技狂人”,如今正試圖在政治挫敗后,,急切的尋找新坐標,。

說回到兩人此次爭議的導火索——“大而美”法案,,其推出實際上也引發(fā)美國社會的廣泛爭議,。該法案一方面減稅4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卻削減醫(yī)保,、糧食券和綠色能源等社會福利支出,,引發(fā)民主黨強烈反彈。包括桑德斯,、帕蒂·默里等在內的議員,,都嚴厲批評該法案“不負責任、削弱民生”,。一些共和黨議員也開始動搖,,認為該法案背離了特朗普競選時“保障醫(yī)保”的承諾,。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北卡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湯姆·蒂利斯,,甚至在投票前宣布不會尋求連任,,并批評該法案“背棄人民”,這顯示出即使在特朗普的核心圈層里,支持也不再是鐵板一塊,。對此,,特朗普的副手萬斯不得不親自出面,游說搖擺議員,,希望穩(wěn)住局面,。與此同時,特朗普自己也頻頻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打氣,,警告“別太激進”,,提醒議員“還得競選連任”。
總之,,特朗普與馬斯克的聯(lián)盟本質,,是權力與資本的短期媾和——特朗普需要科技光環(huán)加持和競選資金的支持,馬斯克則想借政治杠桿重塑美國商業(yè)生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當特朗普政策轉向傳統(tǒng)能源和關稅保護,與馬斯克的全球商業(yè)布局產生根本沖突時,,聯(lián)盟的破裂也就成為必然,。而這場“過河拆橋”的戲碼,則暴露出美國政商關系的現(xiàn)實法則: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至于馬斯克下一步要走向何方,,他是否會真的成立“美國黨”,,是否會繼續(xù)在商業(yè)領域堅持清潔能源、人工智能,、星際探索等到,,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早已不再是那個滿懷理想,、要“改變世界”的火星夢想家。他回到地球了——現(xiàn)實的地球,、現(xiàn)實的美國,,只是特朗普,似乎并不打算為他留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