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中國人吃海鮮的歷史
海鮮作為一種“地位極高”的食物,,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到。然而據(jù)史料記載中國人吃海鮮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周禮·天官》就有最早期的關于海鮮的記錄,,據(jù)專家研究考證,早在周朝時期中國沿海居民就有吃生魚的習俗。
1,、海鮮最早的文字記載
中國人最早吃海鮮可以追溯到周朝,,然而有文字記載以來古人吃海鮮的歷史卻始于三國時期。
《臨海水土異物志》就有這樣一段話:“土肉如小兒臀大,,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從“土肉”和“炙食”這兩個詞,,不難看出當時人們吃的就是海參,。將海參烤熟了食用,,其味道鮮美意猶未盡,。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人們對吃到嘴里的食物越來越講究,。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對海洋生物的認識和漁業(yè)捕魚業(yè)的發(fā)展,有更多的人有機會吃到海鮮,,海鮮的做法也明顯增多,官僚貴族和文人墨客甚至會把吃海鮮的經(jīng)歷記錄下來,。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就對海鮮這種食物有過詳細的記載,。不但寫了海鮮的種類,,還記錄了一些相關的烹飪方法,,書中對于海鮮烹飪的時間和火候也做出詳細的記錄,這說明當時人們對海鮮已經(jīng)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宋朝人也喜歡吃海鮮,,宋朝以來人們對吃頗有講究。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在生活中就是個十足的吃貨,。
也因此成就了享譽千古的“東坡肉”,、蘇軾也極愛吃海鮮其中更愛河豚。蘇軾在文學領域建樹頗深,,所以吃美味的同時必定要賦詩一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朝人偏愛吃河豚從《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也不難看出宋人食用河豚的火爆場面,。宋代文人吃海鮮、河豚之類的食物在搭配美酒,。能吃上這樣的鮮美食物即使丟了“性命”也無妨,。宋人薛季宣有《河豚》一時也曾寫過:“西施乳嫩可奴酪”,,可見河豚肉質(zhì)細膩鮮美無法比擬”,。
2月12日,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區(qū)系專業(yè)委員會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名單,。其中,,“蘇軾無爪蜉”成為名單上的第一個新物種
2025-02-14 10:19:20命名者回應新物種昆蟲取名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