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機制:當身體進入“失控模式”
熱射病作為高溫環(huán)境下最嚴重的一種中暑類型,遠不止簡單的頭暈,、出汗或乏力,。它以核心體溫顯著升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和多器官損傷為特征,,是一種危重癥,,常常在極短時間內導致死亡。醫(yī)護人員已深刻體會到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進入悶熱難耐的6月,,尹蕾蕾和她的同事已連續(xù)收治了十多例熱射病患者,其中有的是冒著酷暑收拾自家小菜園而驟然暈倒,,有的是在戶外跑步時突然昏迷,,他們的共同特征均是體溫超過42℃、意識障礙明顯,、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幾乎每一例都是與死神的激烈賽跑。
從醫(yī)學機制上來看,,熱射病的發(fā)生源于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崩盤”,。當人體核心溫度突破40.5℃時,體內的熱量不再被正常散發(fā),,內部“智能溫控系統(tǒng)”便徹底失靈了,,就像一臺精密儀器的散熱器已完全罷工。這種失衡首先殃及到細胞能量代謝,,尤其是負責維持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線粒體,。當它們在高溫下“熔毀”,,各器官也就陷入功能停擺的危機。高溫還會破壞酶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重要生化反應鏈條中斷,,最先表現(xiàn)為肝腎功能障礙。極端體溫亦會刺激免疫系統(tǒng)進入異??簥^狀態(tài),,釋放大量炎性因子,掀起“炎癥風暴”,,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大,、凝血系統(tǒng)徹底“癱瘓”,病人可能遭遇“內出血卻無法止血”的致命險境,釀成出血,、低血壓甚至全身性休克,。
熱射病的死亡率極高。即使在有條件醫(yī)院搶救下,,死亡率仍可能高達60-80%,。那些幸運存活下來的人,也可能面臨永久性的后遺癥,,包括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乃至終身腎功能障礙,,需要依賴透析維持生存,。尹蕾蕾強調,熱射病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其迅猛致命,,還在于對幸存者所致的深遠影響,。
預防熱射病,遠不是一句“少出門”那么簡單,。高溫環(huán)境下的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上,,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調整、主動補充水分,、加強營養(yǎng)以及對高風險人群的針對性照護,,建成一套完整的防護體系。很多人容易忽視“主動補水”的重要性,,總認為口渴才喝水就好,,實際上,這是一種危險的誤區(qū),。尹蕾蕾建議,,要像給花草定時澆水一樣,夏季即便不口渴,,也要每小時規(guī)律飲水200至300毫升,,并在大量出汗時,在水里加點鹽(補鈉),、糖(補能量)和幾滴檸檬汁(補鉀),,或者直接喝點低糖運動飲料,防止體液流失過快造成低鈉血癥或肌肉痙攣,。此外,,在飲食上也應有所選擇,適當多攝入富含鉀,、鎂等礦物質的食物,,如香蕉,、毛豆、燕麥,、菠菜、堅果及豆?jié){,、酸奶等清涼蛋白質,,增強機體的抗熱能力,。同時,,在高溫時段盡量不吃油膩、難消化的紅肉,。
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也同樣關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是烈日當頭,、高溫暴曬的高危時段,應盡量避免在此期間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建議穿著淺色、寬松,、透氣衣物,,配備寬檐帽、防曬工具,,并隨身攜帶小型風扇或降溫噴霧等,,以幫助身體減輕熱負荷。對于老人,、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更需給予額外關注,。這些人群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差,,一旦出現(xiàn)中暑癥狀往往進展迅速,應特別防范,。特別是老年人更要警覺,,別心疼電費,高溫天務必開窗通風或用風扇,,空調溫度設置在24-26℃最適宜,,不可為節(jié)能而設置過高,也不宜讓冷氣過低,,以防誘發(fā)其他疾病,。
當熱射病突然來襲時,現(xiàn)場第一時間的應對措施往往決定了患者的生死結局,?!翱旖禍亍⒖焖歪t(yī)”是對抗熱射病最核心的六字口訣,黃金搶救時間往往只有10分鐘,。當懷疑身邊人可能罹患熱射病時,,必須火速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最好是有空調的房間,,解開或脫掉緊身衣物,幫助散熱,,降低患者體溫,。日常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全身浸泡在16℃至20℃的自來水中,,僅露出頭部,,借助水與空氣的對流快速帶走熱量。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用大量冷水淋身,,并借助電扇、毛巾或冰袋輔助降溫,,特別是在腋下,、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通過部位,。與此同時,,施救的路人或家屬必須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通話中準確告知“疑似熱射病”,,并簡要描述當前體溫,、意識狀態(tài)及已采取的降溫措施。等待急救人員到來之前,,應持續(xù)進行物理降溫,,不可間斷。在這個過程中,,切忌對昏迷或抽搐者強行喂水,,也不要使用酒精擦拭或將冰塊直接貼在皮膚上,以免適得其反,,產(chǎn)生凍傷或寒戰(zhàn),。社會上流傳的一些“經(jīng)驗之談”,如掐人中,、灌熱水等,,在熱射病面前不僅無效,反而延誤寶貴時間,,必須摒棄,。
面對極端高溫日趨常態(tài)化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不應是“被動承受者”,而要主動構建健康防線,。這不僅需要公眾具備基本的高溫防護與急救知識和技能,,以趨利避害;同時,,學校,、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也應構建相應的健康管理機制,,如開放防空洞、設立避暑臨時休息點,、發(fā)放防暑物資,、縮短高溫時段的戶外工作時間等,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尤其對老年人,、兒童、戶外勞動者等高風險群體,,社會應提供更多制度性保護,。熱射病帶來的不僅僅是高溫下的醫(yī)學話題,更是一場重大的公共健康危機,。在這個被熱浪圍困的夏天,,保護好每一個人,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7月2日,,國家疾控局與中國氣象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預警分為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極高風險五個等級
2025-07-04 11:03:22警惕高溫殺手熱射病溫熱潮濕,,確實就是病菌存活的溫床,因為公共泳池環(huán)境復雜多變,,就算按時按規(guī)消毒,,效果也不可能完全保證。泳池常見結膜炎,、中耳炎,,運動結束后一定要認真沖洗身體。...
2025-07-04 12:21:04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