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美好忠貞的愛情總是令人憧憬和向往的,。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對愛情的追求也不例外,。重溫馬克思與燕妮一生刻骨銘心的“羅曼史”,我們會從這對恩愛伉儷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崇高的愛情”中,,體味什么是“愛情的崇高”,!
最深沉激揚的愛情,無法靠單純的物質(zhì)條件來構(gòu)筑,,而恰恰需要共同的理想追求來維系,,才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燕妮雖是特利爾城公認的美女,、舞會上的“皇后”,,一個出身名門貴族、氣質(zhì)非凡,、舉止優(yōu)雅的“白富美”,,但她拋卻了功名利祿、身份地位,,毅然選擇“貌不出眾,、家不顯赫”的青年馬克思作為終生伴侶。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jié)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shù)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在她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寫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輝燦爛,多么威武堂皇?。∥覐膬?nèi)心里多么渴望著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滿懷喜悅的歡欣為你跳動,,我的心啊,是何等焦慮地在你走過的道路上跟隨著你……處處有我在陪伴著你,,走在你的前頭,,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掃清阻擋你前進的一切障礙,。”同時,,她還不得不同她的幾個貴族親戚進行十分折磨人的斗爭,。從那時起,美麗善良的燕妮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與馬克思理想,、精神與價值觀的高度契合,,特別是與馬克思同甘共苦的毅力與決心。
馬克思是偉大的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研究“金錢”,,也是把“金錢”的來龍去脈研究最透徹的人,但是他的現(xiàn)實生活卻一直為“金錢”所困,。而燕妮作為馬克思的伴侶,,非但沒有因為生活拮據(jù)、流離失所而責(zé)備,、拋棄馬克思,,反而在料理家務(wù)、照顧家庭孩子的同時積極地支持,、協(xié)助馬克思,,同馬克思一起投入到偉大的斗爭中。
馬克思寫作時的字跡很潦草,,一般人很難辨識,,燕妮常常為馬克思繕寫文稿,審閱校對,,為馬克思手稿能夠順利發(fā)表做了很多謄抄工作,。由于公開反對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夫婦經(jīng)常受到普魯士政府的打壓,,不僅《萊茵報》被無理查封,,連續(xù)遭受無端控告,更是在法國與比利時接連遭到驅(qū)逐出境,;1850年3月底,,隨馬克思一起流亡倫敦的燕妮給好朋友約瑟夫·魏德邁寫信,描繪了當時的生活情況:“有一天,,我正抱著孩子坐著,,突然女房東來了,,要我付給她五英鎊的欠款,可是我們手頭沒有錢,。于是來了兩個法警,,將我的菲薄的家當——床鋪衣物等——甚至連我那可憐孩子的搖籃以及比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們威脅我說兩個鐘頭以后要把全部東西拿走,。我只好同凍得發(fā)抖的孩子們睡光板了……”在流亡巴黎,、輾轉(zhuǎn)倫敦的日子里,長期瘟疫般的政治迫害與食不果腹,,不僅造成身體每況愈下,,就連在流亡英國期間剛剛出生的孩子也在淚水與血水的交織中,結(jié)束了短暫的一生,。盡管他們婚前跨越等級的愛戀遭受傳統(tǒng)勢力的百般阻撓,,盡管婚后顛沛流離甚至背負喪子之痛,但是他們依然沒有被苦難的現(xiàn)實所打倒,。
正是為愛篤定,,才不離不棄!
燕妮和馬克思的現(xiàn)實生活是苦難的,,但是互相勉勵,,彼此支持,成為彼此堅強的精神支柱,。世間最可貴,、最崇高的愛情,不僅是“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的海誓山盟,,更是兩個偉大的靈魂緊緊擁抱在一起,為了共同的志業(yè)不懈奮斗終生,。馬克思與燕妮堅貞的愛情,,并不因為他們是偉人的愛情才顯得崇高,而是因為他們的愛情因崇高而彰顯出偉大的人格光輝,。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