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由此出發(fā),,又發(fā)了一通議論,,非常重要,。他說,,如果才德俱全者為圣人,,又有才華又有德行,,這叫圣人,;才德都沒有,,那當(dāng)然叫蠢人了,;如果有德而無才,,這還能叫個君子;如果有才而無德,,這叫什么呢,?這叫小人。大家現(xiàn)在清楚了吧,,對于司馬光來講,,才華固然很重要,德行更加重要,,要做到德才兼?zhèn)?,同時以德為先。
司馬光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他本人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宋哲宗元祐時期,他做宰相,,提拔了一個人才,,叫劉安世,在秘書省工作,。他為什么提拔劉安世呢,?劉安世到任之后,他找劉安世談話,,把劉安世叫來說,,你知道為什么我要提拔你嗎,?劉安世說,我哪兒知道,,我很本分,,從來也不走門路的。司馬光說,,我就看中了你不走門路,,當(dāng)初我被朝廷罷免了官職,閑居的時候,,你隔三差五地來找我,,跟我探討問題,我當(dāng)了宰相之后,,你連封信都沒給我寫過,,更不用說來看我了。我就沖著這一點知道,,你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是一個道德端正的人,再加上你的的確確也很有才華,。所以我們說,,司馬光不僅在他的《資治通鑒》里邊,對于德才的關(guān)系,,做了非常清晰的表述,,結(jié)合這個歷史故事給我們上了一課,同時他也以自己身體力行,,為后人做出了表率。
主持人康輝:
剛剛康震老師談了司馬光《資治通鑒》當(dāng)中,,關(guān)于德才關(guān)系的那個分析,,什么樣的人是圣人,什么是愚人,,哪些叫作君子,,哪些又叫作小人。其實他談的也是一個人德才之間的關(guān)系的尺度,,王杰老師怎么看德才之間的這種辯證關(guān)系,?
思想解讀人王杰:
剛才講中國文化,非常重視道德,,始終是把道德價值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咱們古人中,把德才的關(guān)系做了很多的比喻,。有的把德比喻為“水之源,,樹之根”,,把才比喻為“水之波,樹之葉”,,也有把德比喻為“一家的主人”,,把才比喻為“一家的仆人”,非常形象和生動,。其實它就是為了說明,,德和才相比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