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從12.5米到500米鋼軌數(shù)十小時“修成正果”
一根完整的高鐵鋼軌的長度達到500米,立起來比一棟80層的大廈還要高出一大截,。可看似如此堅硬的鋼軌被起吊機抓起時,,定睛觀看卻好比一根柔軟的面條,。記者走進焊軌車間,追溯到高速軌焊接生產(chǎn)的源頭,,也同樣驚訝于將5根100米鋼軌焊接成500米長軌,,要經(jīng)過12個車間廠房、十幾道工序,,長軌的生產(chǎn)線串起了所有車間,。
一段長500米、重達30噸的鋼軌,,緩緩吊入發(fā)往鐵路軌現(xiàn)場的運軌列車上,。(央廣網(wǎng)記者王晶攝)
軌端除銹、鋼軌焊接,、焊縫時效,、焊縫矯直、焊縫精銑……生產(chǎn)時,,作業(yè)人員按下“啟動”鍵,,鋼軌就通過軌道被運送到車間;每道工序間隔100米,,正好是一根原材料鋼軌的長度,,這樣,可對焊縫同時進行多道工序操作,。但在所有工序中,,焊接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學名“正火”,,其實就是對每一個焊接點經(jīng)過一次加熱后快速冷卻,,相當于進行一番“淬煉”,使鋼軌表面形成一層堅硬的保護膜,,增加軌道的耐磨性,。
記者現(xiàn)場看到,正火過程中,,焊接部位通紅,,最高溫度達到890攝氏度。
焊工正在作業(yè)(央廣網(wǎng)記者王晶攝)
長鋼軌的焊接工藝復雜,鋼軌接頭頂部行車面的平直度偏差,,須控制在每米0.1~0.3毫米內(nèi),,以減少列車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磨擦而產(chǎn)生的顛簸;接頭導向面平直度偏差,,須控制在每米-0.2~0.1毫米內(nèi),,這樣達到減少鋼軌側面輪緣與車輪接觸面的磨耗和列車左右蛇形晃動。但盡管焊接鋼軌的設備用的是自動化技術,,有時還要靠工匠“手感”去感應焊縫平順度,,而這個手感,就來自于長期工作所積累的經(jīng)驗,。
鋼軌正在進行二次“美容”(央廣網(wǎng)記者王晶攝)